阅读历史 |

第653节(1 / 3)

加入书签

不过这一下,朱祁钰倒是来了兴致,继续问道。

“为什么这么说?”

于是,于谦拱了拱手,沉声开口道。

“陛下明鉴,刚刚二位大人已经说了,圣母深居宫中,不谙政务,所以,对于这等会涉及朝政的事务,一时难以决断,也是有的。”

“但是,太上皇登基十数年,理当明白,瓦剌,鞑靼之间,以及和我大明的复杂关系,也先之妹身份如此特殊,收留她在宫中,必然会对三方关系产生难以估量的影响。”

“然而即便如此,太上皇仍遣阮浪往慈宁宫游说圣母,此举实则是为一己之情,不顾国家大事也!”

不得不说,这番话,也就只有于谦敢说了。

但是,还不止于此,在众人惊疑不定的眼神当中,于谦继续道。

“除此之外,圣母在处置此事时,也颇有不妥之处。”

“圣母既言,如今朝中诸事乃陛下做主,纵然不能明断其中曲折,也理当知晓,陛下遣怀恩公公过去传话,乃是深思熟虑后,衡量各方利弊所为,亦是为朝局平稳,边境安宁所为。”

“然而圣母仅凭阮浪一面之词,便觉此事无伤大雅,断定陛下小题大做,下达懿旨将那蒙古女子留在宫中,实乃武断之举!”

得,这下算是把太上皇和皇太后给一块骂了进去。

一个是不顾大局,一个是偏听偏信,反正都不是什么好词儿。

不过,天子听完之后,神色却有些捉摸不透,沉默了片刻,问道。

“那以于先生之见,此事当如何解决?”

于是,于谦抬起头,面色坚毅道。

“请陛下再遣人传话,恳请太后收回懿旨,同时传命瓦剌使团,命其限期离京,之后,兵部会按照名册逐一核对,确保离京之人和入京之人一致,不漏一人!”

话音落下,文华殿中顿时变得针落可闻,老大人的目光落在于谦的身上,皆是复杂之极……

脸都不要了

不得不说,于谦的果敢和勇气,是当朝少见的。

虽然没有直接说明,但是毫无疑问,他所说的“不漏一人”,除了包括使团的一干人等,也包括其木格本人。

而且,更重要的是,于谦刚刚只是请天子给慈宁宫传话,请太后收回懿旨,但是,却没有说太上皇的旨意。

换句话说,他这是在打算带着兵部公然违抗太上皇的旨意。

其实这么说也不准确,在场的都是人精,略略一品便明白了于谦的意思,他其实是在钻一个空子。

纳其木格为妃,属于后宫事务,照例,是不必下旨给外朝的,又不是册封皇后,只不过是一个妃子而已。

何况,这个妃子也不是天子后妃,而是太上皇的后妃。

还是那句话,大明之前没有过太上皇的先例,所以很多的制度流程都是模湖的。

若是册封天子后妃,自然是要礼部上册表,尚宝司铸印,皇后亲授册宝,以全礼节。

但是,太上皇既居南宫,很多的机构都不比正经的后宫完善,譬如尚宝司,就只有宫中才有,南宫没有,而太上皇的旨意在南宫有用,可要是出了南宫,就要打个问号了。

太上皇自己,应当也明白这个道理,所谓阎王好见,小鬼难缠,旨意下给位高权重的老大人们,他们或许还会为难,但是,下给后宫里这些捧高踩低的宦官们,就不一定了。

所以,他很少下旨给后宫的这些机构,这也导致了,如今南宫中的很多妃子,说是册封,但是实际上,除了太上皇出京前正经册封的妃子,其他的人,金印宝册都是没有的,不过担着一个虚名而已。

当然,也不是完全没有用处,至少,这段时日以来,因为新纳了不少后妃,内库供给给太上皇的财用,也大大增加了。

不过,或许是顾及着名声,所以,天子对此并没有多说什么,需要支出的财物,只要南宫那边能说得出名堂,内库都照拨不误,只是如此一来,天子倒是得了个敬爱兄长的名声,但是太上皇骄奢淫逸的名头,算是摘不掉了。

回到其木格这件事情上,太上皇之前册封后妃,都是随意为之,并没有经过尚宝司和礼部,这一次显然也是如此。

既是这样,就出现了一个漏洞。

于谦作为外朝的大臣,不便干预内宫之事,那么理所当然的,对内宫的诸多事务,也没有太多的知情权。

也就是说,在旨意没有下到六部的情况下,他大可以假装自己并不清楚有这道旨意。

如此一来,持着天子下到兵部,要瓦剌使团限期离京的圣旨,于谦便可以按照名单“逐一核对”,“不漏一人”。

当然,这么做是有风险的。

说白了,装不知道只不过是一个掩耳盗铃的理由罢了,于谦这么做,其实是在变相的表达朝中大臣对于这道旨意的不满,重新将压力给回南宫。

这种情况下,太上皇能够做出的抉择,无非两个。

其一是放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