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9节(1 / 3)
当地的百姓的确是苦不堪言,朝廷年年都遣官员治水,但是收效都并不大。
所以他们反对的原因,无非也就是集中在银两和民夫上面。
对此,陈循也早有准备,他上前一步,开口道。
“陛下,此事臣亦有考虑,修筑大渠,宜早不宜晚,沙湾决口,直接会影响漕粮转运,每年因此而耽搁的漕粮,不下数十万石,若能彻底解决沙湾决口,当可令漕运通畅,尽快恢复我朝国力。”
“此外,关于民夫一事,的确不宜大举征召,故臣之意,可暂调京军五万,再调两岸漕工万余,臣亲自监督,速战速决,可在雨季之前,修成大渠,通浚运河。”
众人一阵无言,谁也没有想到,工部竟然把主意打到了京军上。
于是,所有人的目光都望向一旁的于谦,希望他能出言反对。
然而这位于少保,却仿佛泥塑木雕一样,站在原地,一言不发。
众所周知,天子这段时间和于谦的关系不怎么样。
于是,停了片刻,见于谦没有出言反对,天子似乎也懒得再多问他,直接便道。
“既然如此,那就准工部所奏,调京军五万助役,由工部尚书陈循亲自提督,以五月为期,修成大渠。”
眼瞧着底下的大臣仍有反对之意,天子有些无奈,继续道。
“至于银两方面,如今国库空虚,先期需拨付的三十万两,国库和内承运库,各出一半,剩下的五十万两,内承运库再预支一半,待夏粮转运完成后,再归还内承运库。”
得,天子自己都掏钱了,底下的人也就没什么可说的了。
只不过望着陈循的眼神,不免有些羡慕嫉妒恨。
这可是八十万两啊,他们这边连俸禄都是胡椒苏木折半俸,工部就这么就弄到了这么一大笔银子,怎能不叫人羡慕?
被众人这么围观着,陈循感到的只有压力。
这帮大臣就是看个热闹,但是只有陈循知道,天子在这件事情上,寄予了多大的期望。
这次的朝议,看似通过的简单。
但是实际上,那全都是因为,户部和兵部两边,都没有给予掣肘。
他们一个给钱,一个给人,这才算是顺利让这件事情推动了下去。
而之所以这两边会这么配合,则完全是因为,天子在背后帮忙。
甚至于,为了这件事情,天子昨日和于谦又大吵了一架,要不是最后天子强压着于谦低头,他那个倔脾气,今天不得把屋顶都给掀了。
但是正因于此,陈循才感到更大的压力。
他素来在清流转迁,对于实务其实并不算是特别熟悉,虽然这些日子一直恶补了很多,但是具体操作上,毕竟还是心里没底。
毕竟这可不是小事,天子替他做了这么多铺垫,要是他自己搞砸了,那后果,陈循可不敢想。
修筑大渠,设置水门,看似简单,但是实际上,该从哪个地方开始修,怎么修,水门如何设置,都是精细的活计,容不得半点差错。
陈循自己有几斤几两自己清楚,所以沉吟了片刻,他还是大着胆子上前,开口道。
“陛下,修渠并非小事,需得仔细小心,臣知一人,精通水文地理,恳请陛下允准,命其随臣前往修筑大渠,必可如期完工。”
老大人们似乎是一瞬间,就感觉到大殿当中有一阵凉风吹过,忍不住激灵灵打了个寒颤。
紧接着,天子平淡的声音传下。
“何人?”
陈循也感觉到了气氛的微妙变化,但是要让他自己一个人上阵,哪怕是有工部的官员相助,他也着实心里没底。
没奈何之下,他只得硬着头皮道。
“回陛下,此人名为徐有贞,如今在翰林院任侍读。”
说完了话,陈循的心里七上八下的。
之前的时候,他就跟天子提过这件事情,但是当时,天子似乎还记挂着徐有贞提议迁都的事情,给敷衍过去了。
这回,他给徐有贞出了个主意,让他把名字换了,或许能够蒙混过关。
天子没有说话。
朝臣们也察觉到情况有些不大对,纷纷眼观鼻鼻观心,低头不语。
就在陈循忐忑不安,觉得这件事情没戏的时候。
御阶上纶音降下,依旧平平淡淡。
“准了!”
奇怪的立场
看着陈循如释重负的退回文臣队列当中,朱祁钰的神色颇有些复杂。
没想到兜兜转转,历史还是回到了原点。
陈循以为,让徐珵改了个名字,便可以蒙混过关。
但是实际上,相对徐珵这个名字,朱祁钰对于徐有贞这个名字,更加的印象深刻。
毕竟,前世的时候,徐有贞这个名字,在朝中可是举足轻重。
而他在朝堂崭露头角的,也正是这次修渠。
不过,前世的时候,要比如今晚一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