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0节(1 / 3)
赵顼突然道:“对了,三司使还给朕提了一个想法。”
张斐问道:“什么想法?”
赵顼道:“他希望能够扩大城池,让更多的商人建造商铺,这样能够给更多人提供生计,正好,正好朕也想将皇城扩大一些。
他说只要朝廷将地先规划好,然后出售给商人建造商铺,即便花钱购买皇城边上的民宅民铺,朝廷还会有钱赚的,并且商税还会增多不少。”
张斐一听就明白,这是要玩房地产,这边拆,那边建,那当然是赚钱的,不过这也像极了薛向的作风,他在河中府也是这么玩的,不过那边玩得是盐钞、茶马,道:“这当然是可以的,但是不是等到灾情以后再说。”
赵顼点点头道:“这是当然。”
扩大城池,那倒没什么,关键你要扩大皇城,呵呵,那些大臣正一肚子怨言没处发,你这时候要扩大皇城,不骂的你狗血淋头,那真就有鬼了。
张斐又道:“另外,皇城可以扩大一些,但没有必要扩大城池。”
赵顼问道:“这是为何?”
张斐道:“因为我不觉得,再过两三年,谁还能打到京城来,在城外面建就是了,没有必要将城墙也扩大,浪费钱,反正我朝也不宵禁。”
这话赵顼听着很爽,是呵呵直笑。
正当这时,一个内侍走了过来,在赵顼耳边嘀咕了几句。
赵顼听得眉头一皱,是狠狠地捶了桌子,“岂有此理。”
张斐问道:“陛下,发生什么事了?”
赵顼瞧了眼张斐,心有余悸道:“当初真是幸亏听了你的话,没有与西夏开战。”
张斐听罢,道:“难道辽国有动作?”
赵顼点点头道:“方才澶州传来消息,辽国打算派一名特使出使京城。”
张斐听罢,稍稍松得一口气,他还以为辽国出兵了,道:“会不会是因为别的事。”
“可能性很小。”
赵顼摇摇头道:“因为辽国是很少派特使出使京城,一般都有问题,都是在边州洽谈,所以十有八九,是因为熙河拓边。庆历时,我朝与西夏刚开战,他们就来趁火打劫,提高了岁币,这回定是要故技重施,趁火打劫的同时,阻碍我朝对西夏用兵。”
攘外必先安内
其实不管是最初的匈奴,还是之后的突厥,以及现在的契丹,他们在外交方面,都还是颇有建树,不是人们想象中的那种莽夫形象,二话不说就是干。
哪怕是后来的女真,也是通过外交灭掉辽国的。
在宋朝建国初期,也就是太祖太宗时期,当时就是要收复燕云十六州,那辽国就是采取扶植西夏,制衡宋朝。
但是在澶渊之盟后,辽国与宋朝的关系缓和,又与西夏发生冲突,也就是李元昊时代,外交策略就改为减少对西夏的支持,加强对宋朝对的关系。
不过李元昊也非常聪明,随着接连战胜大宋和辽国,马上就改善与两国的关系,以为他知道小小西夏是无法同时跟辽国和宋朝对抗。
在后李元昊时代,辽国眼看着宋朝动作频频,而西夏又呈现弱势,于是又调整方针,开始对西夏支持,但同时保持与宋朝的亲密关系。
尽量让宋朝将国力损耗在西夏土地上,从而保持辽国对两国的优势。
为什么宋朝灭不了西夏,还真不是说打不赢,毕竟国力碾压西夏,耗也能将西夏给耗死,就是因为宋朝只要大规模出兵西夏,辽国必然会调集重兵在边境,随时南下。
但由于燕云十六州大部分地区都在辽国手里,宋朝不得不囤积重兵去防守,这就需要耗费大量财政。
同时,还有岁币对于宋朝财政的消耗。
宋朝永远都没法全力去进攻西夏,无论开战与否,始终是要面临两线作战的窘境。
这回宋朝在熙河搞出这么大的动作,辽国怎么可能会眼睁睁看着宋朝慢慢去围剿西夏,必要要派人搞些动作。
得亏灾情刚刚缓和一些,否则的话,赵顼真的得抑郁症的,一出问题,全都来了。
真是日了狗了。
但即便如此,赵顼依旧是感觉很有压力,关键是熙河地区还在交战之中,目前不知胜负。
张斐也感受赵顼承受的压力,于是道:“陛下,这国与国之间,我们不能寄望于辽国会大发善心,或者说念及旧情,任由我们消灭西夏,换作别人都会这么干,这无关道德,只关乎利益。
所以我始终是建议陛下,一定要做好同时应对两国的准备,以备不时之需,但也必须要利用外交斡旋,尽量避免我军两线作战。”
赵顼稍稍点头,又问道:“那你认为朕该如何应对?”
“强势。”
张斐道:“无论是对外,还是对内,陛下现在都应该更加强势,否则的话,又会跟三个月前一样,腹背受敌。反正陛下已经决定在西线转为防守,也没有打算现在就伐夏,那么就不需要太过担忧辽国趁火打劫,我们自己先将火给灭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