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473节(2 / 3)

加入书签

下课了,张斐就表示下堂课再探讨这个问题,导致那些学生都在研究这个问题。

如今张斐又想变卦,无非又是要另设一题,再打他们一个措手不及。

这吃一堑长一智,哪能再让张斐得逞。

蔡京立刻道:“老师,这个问题也关乎法制之法和法家之法的区别,我等至今也没有想明白,还望老师能解吾等心中之惑。”

王安石见学生们也意识到张斐的诡计,不禁暗自一笑,你小子想蒙混过关,未免也太瞧不起这群学生了。

张斐目光一扫,见他们蠢蠢欲动的模样,于是将本子一合,“既然你们都没有弄明白这个问题,那行吧,咱们就继续讨论这个话题。”

说着,又来到讲台边上,斜靠在讲台上,双手抱胸,“如果我没有记错的话,在春秋战国之际,法家是代表着最强大,最先进的思想,谁用法家谁将称霸。先是齐国、魏国、楚国,以及最后的秦国。秦国用得最好,且用得最彻底,故此秦国笑到了最后。”

蔡卞立刻道:“治乱世,需重典,而在战国时期,更为混乱,取重典治国,故而使秦国变得强大。但是老师似乎对此并不认同。”

张斐苦笑道:“是谁告诉你,治乱世,需重典。”

蔡卞答道:“尚书中就有提过。”

张斐道:“你首先要明白一点,秦国用得是法家之法,虽然包含重典,但不是用于治乱世,因为当时秦国国内也不是乱世,乱世是相对于当时的周朝而言,秦国的法家之法是为了强国。

其次,你说乱世用重典,你举一个成功例子给我听听。汉朝是无为而治,唐太宗那更是慎刑少刑的代表人物。

我朝宋刑统与唐律疏议一脉相承,只是加重对贼盗的刑罚,但看上去好像也没有起到太大的作用。”

此话一出,后面一群宰相,都面露尴尬之色。

事实也是如此。

确实好像没卵用,他们只能安慰自己,如果不用重典,可能更糟糕。

赵顼、富弼倒是非常期待。

这个问题一直都存在,但大家都没有太好的办法,难道你有?

又听张斐言道:“在军阀混战年代,将重典用于行军打仗,这当然是可以得,但是用于治理乱世是万万不行的。”

蔡卞问道:“为何?”

赵顼、王安石、司马光他们也都非常疑惑地看着张斐。

因为重刑慎刑之辩,也是目前宋朝统治集团内部经常争论的一个话题,有些人提倡重刑,但也有些人提倡慎刑轻刑。

可也没有说,说的张斐这么武断,哪怕是提倡轻刑的,也是认为得与时俱进,不是反对重典治理,他们的依据是,国家都建设这么久了,不要再加重刑罚,而是应该向慎刑轻刑方向发展。

而且你要否定法家之法,严刑峻法也是一个主要论点。

只要你否定不了这一点,法家之法就有存在的意义。

张斐道:“在乱世之下,法制败坏,必然会引起贼寇四起,处处都是违法乱纪之人,但是你们要明白一点,这不是大部分人所愿,他们也是被逼的没有办法,你不抢人,就得被人抢,故而才走上这条路。

如果人人都是生而为盗,那就不会出现法制之法,法制之法的概念,是捍卫个人正当权益的一种共识,不是李悝凭自己的智慧想出来的,如果人人都想为盗,那就不会出现这种共识的,重典也就更无从谈起。

基于这一点,你若采用重典治世,那百姓就会想,我以前犯了法,你会不会清算旧账?而且恶习一旦成为习惯,一时半会也改不过来,这顺手一捞,可能就是死刑,你说他是会去自首,还是会上山为贼?

这就会出现秦国的情况,秦国的严刑峻法,已经是登峰造极。那你们认为是秦国治安好,还是贞观时期的治安好?”

“贞观时期。”上官均回答道。

后面的士大夫们也是频频点头,他们当然是喜欢唐朝,不喜欢秦朝。

别看玄武门之变的黑历史,有违儒家道德,但唐太宗就是后世儒家最喜欢的皇帝。

竖立榜样,首先得找一个成功者,这是最基本的,宋襄公也仁义,但儒家很少提他。

唐太宗不但武功强大,文治也强,再这么一渲染,基本上就是儒家心中完美君主。

至于说李建成么,儒家也没有说不闻不问,自唐朝之后,嫡长子即位是儒家非常坚持的。

因为在唐朝嫡长子即位,都已经成为一种逆袭,那武则天都是一个次女。

拿贞观去压制秦朝,他们当然不会反对。

“正是如此。”

张斐道:“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更何况有些违法行为,都还是天灾所至,那你面对的就是死路一条,就人性而言,只要有机会肯定会落草为寇,好死不如赖活着。

秦朝的严刑峻法,很快就导致满山都是贼寇,自秦孝公到秦始皇,这秦人渐渐明白一个道理,首先,千万别违法,其次,只要违法,就立刻跑路,当强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