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399章 三大防区(1 / 2)

加入书签

司马师眼是瞎了,但这一点也不妨碍他对局势的判断,巨鹿和阳平相邻,并州骑兵既然到达了巨鹿,那么距离黄河也不过才是一日的路程,如果司马军军民撤离的不是恰当的时候,那么这一次的损失,就真是无比惨重了。

冀州之战的损失已经是无可挽回了,但如果剩余的十五六万的军队再被并州军吃掉的话,那就是雪上加霜,恐怕连镇守黄河防线的兵力也没有了。

并州军来势如此之快,想必曹亮也是抱了在黄河以北全歼司马军的打算,还好司马师这一次听从了钟会的建议,果断地从阳平撤军,这才算是安全地渡过了黄河,否则那怕只是延迟一两日的时间,后果便不堪设想了。

有了黄河这道天险的阻隔,司马师便可以安心了一些,从冀州之战失利的阴影之中走出来,这次的冀州之战,留给他太多的伤痛了,无论是心理上的,还是身体上的,对司马师都是不可承受之重。

但战场之上从不相信眼泪,司马师眼都没有了,更别说眼泪了,现在的形势,已经没法再让司马师去哀痛过去伤悼往事了,他必须要打起十二分的精神,做好这条黄河防线的防守,争取把这半壁河山给守住,至于反攻大计,那得等元气回复了再说,有没有机会,司马师还真不敢说,总之希望很渺茫。

如果曹亮只有一个并州,甚至再加幽州,司马师都未必担心,毕竟并州和幽州属于边地,土地贫瘠,人口稀少,没有庞大的战争资源,曹亮如何能斗得过他。

但现在曹亮豪取冀州,冀州土地肥沃,人口众多,那怕经过战乱的蹂躏,但它的底子也是极为雄厚的,只要过个几年时间,冀州的民生经济得到恢复,它将会给曹亮提供数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战争资源,据说曹亮在并州和幽州推行一种新的耕种方法,就连土地贫瘠的并幽二州都能养活无数的民众,不难想象,曹亮得到冀州之后,实力将会很快膨胀起来,天下谁可与之争雄?

遥想当初,曹亮只是一名普普通通的羽林郎,在那个时候,便已经和司马师结下了深仇大恨,不是司马师宽宏大度,而是那家伙如有神佑,司马师几次三番地对他下手,他总能够化险为夷,平安脱身。

如果司马师能早一点知道曹亮将来会成为他司马家大业的障碍,那他必然会不惜一切代价来除掉他,在患得患失犹豫不决之中,司马师已经错失了最好的机会,高平陵事变之后,曹亮逃出了洛阳,从此海阔凭鱼跃,天空任鸟飞,司马师再也奈何他不得了。

痛定思痛,司马师只能是咬牙坚持下去,他这辈子承受的打击已经是太多了,再多一点也照样能抗得住,而且他必须要扛得住。

如果他司马师倒下了,那就代表司马家倒下了,司马家被灭之后,九族之内,或许将无人可以幸免,正如司马懿上位之后,对待政敌的残酷,司马师毫不怀疑,如果曹亮最终获得胜利的话,那他司马一族必将从这天下彻底地被抹去了。

所以这道黄河防线几乎成为了司马师最后的依仗,如果失守的话,并州铁骑必然可以呼啸南下,将没有任何人可以挡得住他们。

绵延上千里的黄河防线,还真是足够司马师伤脑筋了,这么长距离上进行防守,无论投入多少的兵力,都感觉是捉襟见肘。

钟会到是提出了一个比较可行的方案,将千里黄河防线划分为三个防区,司州段、兖州段和青州段,每一个防区保持相对独立,这样就可以避免由于战线过长而导致的指挥难度,以现在驿马的传递速度,一日六百里差不多已经是极限了,如果消息从潼关传到青州的话,再怎么也得两天左右的时间,这一来一回,就是四五天,战场之上讯息万变,敌人会给你从容传递信息的时间吗?

钟会提议将黄河防线划分为独立的三个防区,这样的话,每个防区最远的距离也不过只有三四百里,一旦发现敌情,也可以快速地做出响应,不至于因为距离过长而导致信息不畅。

每个防区之下,对重点的渡口河段进行重兵把守,严防死守,对非重点的河段也必须派驻岗哨和巡逻兵,日夜巡查,绝不给并州军任何的偷袭的机会。

同时每个防区除了固定的驻防军队之外,还必须准备两支或两支以上的机动部队,哪有发现敌情,便立刻进行增援,不惜一切代价也要阻止并州军登上黄河南岸。

如此长距离的防线,敌人很可能会使用声东击西之计,往来调动驻守的军队,让他们疲于奔命,一旦露出空隙,敌人便会趁势来攻,这样防线便危险了。

钟会深知千里之堤溃于蚁穴的道理,这么长的防线,那怕是做得事无巨细,也不可能会面面俱到,总会有一些破绽和漏洞的,而这些破绽和漏洞,一旦被并州军所捉住,基本上他们所有的心血就化为了泡影。

所以,建立机动军团的目标,就是补遗拾漏的,哪儿出现险情,哪儿出现危险,他们便会立刻增援哪儿,至于那些驻守重要渡口的军队,则是以不变应万变,轻易之下不可调动。

打仗本来就是虚虚实实,真真假假的,这次双方隔河对峙,以曹亮的奸诈,必然是诡计百出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