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323章 司马伷(1 / 2)

加入书签

刘靖率长水营和右卫营赶到滏口的时候,大约是辰时左右。刘靖在接到曹亮军令之后,连夜便拨营起寨,经过一夜的急行军,终于赶到了滏口和王濬完成了会合。

也幸亏是王濬之前率五百人探路之时,对滏口陉的道路进行了修整,这才使得刘靖的大军顺利地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了行进,没有因为赶夜路造成延误。

刘靖之所以这么急地赶路,是因为担心王濬所率的人马不多,想要攻克冀州军把守的险要营寨,殊为不易,只有他率军尽快地赶过去,才有可能拿下来。

根据返回来的副将禀告,刘靖已经大致了解了王濬所面临的状况,一千多人把守的险要营寨,这绝对不亚于是一场攻坚战,刘靖认为王濬有些太冒险了,单凭五百人,想要攻下这样的营寨几乎是不可能的事。

如果攻击未果,反倒是容易打草惊蛇,暴露了并州军的战略意图,这样做,岂不是因小失大?

所以刘靖才连夜急行军,火速地赶到了滏口。

到达这里才发现,他一切的担心都是多余的,王濬不仅已经攻克了滏口的冀州军营寨,更是将守军全数歼灭,一个都不没有漏网,阻断了消息向来邺城的传递。

也就是说,现在他们到达滏口的消息邺城那边的守军还不知晓,并州军完全具备偷袭邺城的机会。

刘靖不禁对王濬是大赞,王濬确实是艺高人胆大,仅用了五百人就完成了一个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这次顺利地拿下了滏口,为并州军进入冀州扫清了障碍,接下来就是商讨如何进军邺城的事了。

杜义上前和王濬刘靖辞行,军令已经传达,长水营和右卫营也已经抵达了滏口,即将对邺城发起进攻,杜义的使命已经完成,接下来攻打邺城的行动,他就不参与了,此时告辞,就是准备回冀北向曹亮复命的。

王濬很是客气地与他拱手而别,这次杜义可是帮了他的大忙,为了解决了一个最为棘手的难题,这次拿下滏口营寨,杜义可是大功一件。

只不过杜义是隶属于间军司的人,间军司的奖罚可不归王濬管,否则单凭杜义这次的功劳,绝对是可以得到火线提升的。

杜义离去之后,刘靖和王濬很快也商量出了一个进攻邺城的办法来。

邺城可不是一般的城池,东汉末年曹操被封为魏王,都城就是在邺城,邺城属魏郡,这也是曹魏国号的由来。曹丕称帝之后,定都洛阳,以洛阳为京师,长安、谯、许昌、邺城、洛阳为“五都”,足可见邺城之地位。

相比一般的城池,邺城可是一座大城,几乎可以和洛阳那样的城池媲美,一般的城池只有四座城门,邺城却是有着七座城门,东西七里,南北五里,北临漳水,城西北隅自北而南有冰井台、铜雀台、金虎台三台,其中因曹植所著《铜雀台赋》而令铜雀台名声大躁,响誉四海。

本身邺城便是一座坚城,城墙高大雄伟,钟会出任河北都督主持冀州防务以来,便推出了北线以信都为中心、南线以邺城为中心的防御策略,精心打造了新的邺城城防体系。

和信都一样,在邺城的城墙之外,钟会又修建了一道外城墙,全部采用砖砌结构,坚固无比。

当然这坚固也是相对而言的,在信都陷落之前,几乎所有的人都对这样坚固的城墙迷之自信,认为没有任何的力量能摧毁它。

但事实证明,再坚固的城墙也有倒塌的时候,信都的教训让人们悚然惊觉,在绝对的战力面前,就根本没有什么是无坚不摧的,单凭死守防御,是永远也守不住一座城的。

司马师到达冀州之后,整个冀州的战略形势发生了改变,司马军从战略防御转为战略进攻,在这个大前提之下,邺城的防御方案自然较先前有了极大的改变,最为显著的特点就是至少一半以上的兵力被抽调离开了邺城,而且原先负责邺城防御的钟会也调离了都督之位,现在邺城的防御任务由新任的冀州牧司马伷来接管。

司马伷是司马懿的第三子,司马师的同父异母弟,伏氏所生,现任职征虏将军,封东武乡侯。

司马师的几个弟弟除了司马昭之外,都比较年幼,所以在高平陵事变之时,能担当大任的,也只有司马师和司马昭了,不过这几年司马家的子弟日渐成长,再加之司马师的重用,司马伷、司马亮、司马干、司马京、司马骏都陆续地担任了朝廷要职,成为了司马师的左膀右臂。

重用宗族的力量,是司马师这几年主政之后最为大力的举措,不光是他的几个亲弟弟,整个司马家族子侄都身居高位,司马家族在朝中,已经形成了一股极为庞大的势力,树大根深,开枝散叶,现在那怕是司马师不在位了,也恐怕无人可以撼动司马家族在朝中的地位。

吕昭死后,冀州牧的职位出现了空缺,司马师没有启用别的大臣来担任这个要职,而是让他的弟弟司马伷来担当,虽然司马伷十分的年轻,只有二十八岁,在许多人看来司马伷并不适合担当如此重任,但司马师却是力排众议,让司马伷当上了冀州牧。

不过现在冀州的形势司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