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070节(2 / 3)

加入书签

值江西灾情,朝中若始终围绕着东宫之事争执不休,怕是会耽搁朝政。”

听闻此言,朱祁镇的眉头略皱了皱,应该说,从明面上来看,朱仪二人说的不无道理。

但是,他始终觉得心中有些不安,诚然,郕王这个封号十分特殊,的确可以解释为,要让朱见治继承郕国一脉。

可如果说,抛开这个封号不提,单是看封王的这个举动,其意味未必就那么单纯。

当初,皇四子降生,皇帝大赦京畿内外,赏赐群臣,随后不久,便晋封皇后母族,待之以储君母族之礼,如今连周岁都未满,便破格赐封为王。

这一系列的举动联系起来看,处处似乎都在彰显着这位四皇子,与众不同的身份。

曾经作为帝王的敏感性告诉他,这道诏书,绝不仅仅是想要安抚朝局这么简单。

不过,朱仪二人所说的,也的确是朝中如今的看法,因此,沉吟片刻之后,朱祁镇便道。

“既是如此,那东宫这边,可以稍稍放心一些,不过,宫中皇后母族那边,要盯紧一些,明白吗?”

听到这话,张輗略微有些意外,显然也听出了太上皇这话的弦外之音,迟疑片刻,他开口问道。

“陛下,您是担心,朝中会有趋炎附势之辈攀附寿宁伯?”

寿宁伯,便是朱见治出生之后,汪皇后之父汪瑛获得的勋爵封号。

朱祁镇点了点头,道。

“何文渊一事,便可看出,朝中人心浮动,并非一日,不管皇帝做了什么,但是,朝中总有投机之辈,如果说,还有人对东宫心怀不轨的话,那么,寿宁伯便是最好的渠道,所以,你们要盯紧了,不可掉以轻心。”

尽管心中觉得,太上皇可能有些多心了,但是,这本不是什么费心思的事,因此,张輗也便点头答应了下来。

随后,朱祁镇又道。

“东宫如今暂且不必担心,那么之后,你们两府,便要用心办事,以后朝堂之上,多办事,少说话。”

“太子现在尚且年幼,但是等到过上几年,真正参与政务之时,自然需要你们扶助。”

这便是在嘱咐他们,接下来在朝堂上的立身之道了。

话说的虽然是太子,但是,到最后谁需要扶助,只怕还不一定呢……

张輗二人对视一眼,心照不宣的拱手道。

“请陛下放心,臣等一定竭尽全力。”

…………

不论外界如何议论,总归圣旨以下,一切已成定局,对朱祁钰来说,该安抚的也安抚了,该贬谪的也贬谪了,虽然说,隐患没有彻底消除,但是至少一段时间内,不会再闹出什么新的乱子了,那么,接下来自然就是该把精力,转向朝政之上了。

而论起近来朝政上,最难解决的事情,莫过于……

“这就是沈尚书想出来的办法?”

文华殿中,朱祁钰放下手里的奏疏,目光落在底下一脸苦色的沈翼身上,意味深长的开口问道。

如今朝政之重,莫过于江西的灾情,这件差事,理当归户部管辖,这没什么可争议的。

可问题就在于,灾情还牵扯到另一桩事,那就是皇庄和代王府!

王竑当时以灾情为由,要求停罢皇庄及营建诸事宜,虽然被否决了,但是,这件事情却并没有结束。

近些日子以来,仍有不少御史上本,要求朝廷节省财用,以赈灾民。

何文渊被任命为江西巡抚,主理江西赈灾事宜,他这个人选一经敲定,户部自然也不好继续在拖后腿,只能尽快呈上赈灾的章程和所需的银两。

而那个时候在朝堂上,户部就是用的这个理由,把王竑给堵了回去,如今,既然章程都出来了,那么,可想而知,一旦这份章程拿到朝堂上,科道们必会重提旧事。

眼瞧着何文渊启程离京的日子一天天接近,沈尚书再不愿意,也只能硬着头皮递上了自己的办法……

看着天子似笑非笑的样子,沈翼无奈的苦笑一声,道。

“陛下,臣实在是没有什么好法子,营建王府,靡耗不小,那日王竑大人所言,也并非没有道理,国库的底子,您是知道的,全力支持赈灾的话,其他地方肯定要克扣一点,朝廷用钱的地方多,数来数去,的确是代王府的营建,没那么急迫。”

“如果王府的营建不停,那么,就只能从其他的地方抠些银子出来了,朝廷各处用钱的地方,都要紧要处,臣不敢耽搁,也只能用胡椒苏木折俸这个法子,来顶一阵子了。”

不错,这位沈尚书,想出来的法子,还是之前用过的老办法,克扣俸禄,当然,好听些叫胡椒苏木折俸。

但是实际上,就是让朝中的大臣们白干活,毕竟,他们是要过日子的,没事领些胡椒苏木回去,有什么用?

平心而论,这个法子,的确能够解燃眉之急,可问题是……

“沈尚书,你可知道,这道旨意颁下去,你和朕两个,可都是要挨骂的!”

能解决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