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背景色:字体:[很小标准很大]

我为国家修文物 第456节(2 / 3)

加入书签

处理。氧化处理结束之后再用皮革边角料的毛面慢慢蹭光。

做完这些之后,向南再用加入了少量铜缓蚀剂的清漆在青铜剑上薄薄地涂上一层,这一步可以提高古铜色表面的防蚀性和抗变色性能。

到这一步,青铜剑已经算是完全修复了。

此刻再去看时,这件青铜剑文物浑身散发出古铜色,色泽雅致、古色古香,锋刃处寒光凛冽,端的是一柄好剑。

小周正好抬头看到这件青铜剑,两只眼睛瞪得老大,一副不敢置信的模样——

这就是之前看到的那堆土坷垃一样的青铜剑?简直是化腐朽为神奇啊!

“青铜剑修好了?”

已经到了下班时间,李馆长很准时地出现在了修复室的门口,他盯着向南手里的那件青铜剑文物,两只眼睛像是会发光,

“快,快拿给我看看!”

向南没有说话,直接将这件青铜剑文物放在了工作台上,朝李馆长示意了一下。

李馆长连忙走上前来,伸出手来,小心翼翼地抓住剑柄,将这件青铜剑文物举了起来,然后对着门外的光线细细地查看了起来。

“好精湛的修复技术!”

来来回回看了好几遍,李馆长才缓过神来,他长呼了一口气,看着向南的眼神里满是惊异,缓缓说道,

“这件青铜剑文物浑身上下居然看不到一丝修复痕迹,就好像从来没有残损过一样,如果我不是知道整个修复室里仅有这么一件残损的青铜剑文物,我都要怀疑你是不是拿错了。”

向南连忙摆了摆手,一脸惭愧地说道:“李馆长过奖了,其实,这件青铜剑文物,我还是有些地方处理得不够好。”

“那是你自己的要求太高。”

李馆长捧着青铜剑,乐得眉飞色舞,“这件青铜剑文物,哪怕我送到京城故宫博物院那边去修复,那些资深修复师也修复不到这种程度,这起码得是专家级的水准。”

这话向南可不好接,只能笑了笑。

李馆长又将这件青铜剑文物翻来覆去看了好几遍,这才依依不舍地将它小心地放到一个古董盒里,然后又将盒子放进储存文物的保险柜里锁好。

做完这些之后,他长舒了一口气,伸手使劲拍了拍向南的肩膀,大笑着说道:

“向专家,走,今天高兴,咱哥俩得好好喝两盅!”

洒蓝釉

在凤凰城博物馆花了两天时间,将那件青铜剑文物修复完毕之后,接下来的一段时间里,向南又回到了陶瓷博物馆文物修复室,继续修复残损的古陶瓷器物。

实际上,这一批残损的古陶瓷器物,已经修复得七七八八了,只剩下十多件残损的古陶瓷还没有修复。

按照如今这个速度,大概只需要两三天的时间,这单修复业务就要完成了。

这一天早上,向南来到修复室后,从那些残损古陶瓷中挑选了一件,便打算开始修复。

将盒子里的这些古陶瓷残片清洗干净之后,稍稍一拼对,向南就已经看出来了,这是一件明朝宣德年间的洒蓝釉钵。

洒蓝釉,是明朝宣德时景市官窑厂所创。由于它的陶瓷釉面就好像洒落的蓝色水滴,因此被称作“洒蓝”;又因为它所透出的白釉地斑就如同雪花飘洒在蓝色的水面上,因而又被称作“雪花蓝”。

洒蓝釉在工艺上并不是简单的蘸釉,而是采用管子吹上去的。

在烧成的白釉器上,以竹管蘸蓝釉汁水,吹在陶瓷器物的表面上,从而形成厚薄不均、深浅不同的斑点,然后再上一层薄釉,经过高温烧制而成的的。

烧制完成的洒蓝釉陶瓷器物上,空出来的白釉地仿佛是飘落的雪花,隐露于蓝釉之中,十分精美绚丽。

华夏现存的明代洒蓝釉瓷器实际上只有为数不多的几件,其中有一件,向南还曾在首都博物馆见过,是明宣德年制的洒蓝釉钵,属于一级文物,是该博物馆的镇馆之宝。

首都博物馆收藏的这件洒蓝釉钵,高114厘米,口径253厘米,敞口,腹下渐收,矮圈,足内有“大明宣德年制”青花双圈楷书款。整件器物造型规整,釉色完美观,胎体厚重。

明代的洒蓝釉瓷器之所以少见,是因为洒蓝釉工艺从产生到消亡一共也只存在了10年的时间,那么它为什么只经历了短短10年就神秘消失了呢?洒蓝釉工艺又是什么原因产生的呢?

向南深吸了一口气,右眼之中“时光回溯之眼”悄然开启……

宣德二年(1427年)十月,天气虽已经入秋,但西江的天气依然十分,一个面白无须、文质彬彬的男子骑着一匹白马正走在官道上,在他身后,还跟着四五名随从打扮的男子,也都骑在马上,慢慢地在路上走着。

“距景市还有多远?”

为首的男子骑在马上,看着官道两旁青翠的山林和稀稀落落的,已经开始泛黄的稻田,回头问了问身边一位留着花白胡须的老随从。

老随从应道:“不远了,再往前行一刻钟,绕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