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2935章(1 / 2)

加入书签

天府之地是一定要修铁路过去的,铁路修通了就等于是打通了天府地区发展的脉络,可以让天府之地变的繁荣富强起来。

后世四川天府在基础设施逐渐完善之后,也是开始不断的发力,逐渐的成为了西南地区最大的城市和经济、工业中心,成都更是拥有了成为一线大城市的潜力,这就足以说明了这一点。

当然,不仅仅是天府之地。

在刘晋的基建计划之中,还包括长江中游地区的发展,湖广和江西两地。

后世本来依托长江这个黄金水道,湖广和江西其实是可以获得和沿海地区一样的地位,拥有便捷河运之下,经济也是可以迅猛发展起来的。

但是奈何政策上是优先发展沿海地区,再加上长江上面所有的桥梁建的都太低了,导致万吨油轮过不去,结果江西和湖广就悲催了。

湖广地区还好一些,依靠铁路交通慢慢的发展起来,江西就彻底沦为毫无存在感的地方了,妥妥的农业省,环江西周围地区以前没几个比江西强的,结果到最后江西谁也比不上了。

不得不说,这纯粹就是政策倾斜所导致的,如果慢慢各自发展的话,恐怕湖广和江西未必就会比沿海地区差多少。

所以在新的即将规划之中,刘晋就明确的提出了要发展湖广和江西,对长江的航道进行疏通,将险峻的地区给打通,发挥出长江的河运价值。

现在有了蒸汽轮船又有了内燃机,完全是可以克服逆水所带来的航行不便的问题,只要将长江河道之中的险峻之处疏通,按照后世科学家们所勘探和估计的情况来看,长江的航运价值是完全可以直接到湖广核心的武昌地区。

甚至于如果在三峡的位置这里修建水库的,航运价值还可以直接到重庆这边去,当然了,在这个时代建三峡水库肯定是行不通的,想都不要去想。

能够打通航运到湖广地区去就已经可以。

现在的长江流域地区,水土流失是非常少的,生态环境非常好,刘晋上次去南京的时候,都还在长江里面看到了大量的江豚。

因为水土保持的很好,长江的水量是非常稳定、非常充沛的,鄱阳湖、洞庭湖的面积都很大,甚至于大船都可以直接进入这两个大湖之中。

另外,大明这边一直在对外移民,将大量的人口迁移到了海外、关外等地区,这也减轻了这些地方的生态压力,这同样意味着,这些地方的生态环境再很长的时间内都可以保持的非常完好。

这些都是非常有利的因素,有利于大明对湖广、江西等地发展的支持,疏通长江黄金河道,在湖广和江西沿江地区修建港口和码头。

另外就是再修建铁路,水陆并行,湖广和江西两地是完全有可能可以和沿海地区相媲美的,拥有便捷的交通,再加上这两地本身人口众多,又是大明的富裕之地,湖广和江西的发展也就完全不用担心了。

到时候,再修通往两广地区的铁路来,往北再往河南的铁路联通起来,那就可以成为交通中枢之地,发展就可以更快。

除了铁路之外,就是大修公路。

刘晋的这份计划之中,要修建联通大明每一个州府的公路,当然目前来说,这仅限于大明的本土地区。

海外之地,地广人稀的,实在是没办法说修公路过去。

像黄金洲这边,人口都集中在沿海的少数城镇地区,彼此相隔甚远,利用船只的往来反而更方便。

还有澳洲这边,更是地广人稀,人口集中在少数的移民城镇地区,只要需要在这些地方修建水泥公路,加强彼此之前的联系和往来就可以。

关键还是大明本土这边,这里的人口是最多的,同时各地之间的差异也是最大的,也是最需要交通的。

在五年计划之中,修通公里连接大明的每一个州府,再进一步就是联通每一个县,对于很多偏远地区的乡镇来说,只要交通不便地区。

刘晋的计划是将这些地区的人给全部迁移出去,黑土省这边有着广袤宽阔的平台黑土地,比起很多偏远的乡镇地区、穷苦地区来说,好了不知道多少倍。

这些地方既然不适合生存,过的苦,那就全部迁移出去算了,留着这些地方当自然保护区,保护环境、也防止水土流失。

像西南地区的很多地方,交通是非常的不便,修公路和铁路的投资都太大了,划不来,赶紧迁移出去算了,又不是没有土地,没有选择。

当然现在最关键的是现在大明朝廷有的是银子,银子多到没地方花了,放在国库里面也是一堆铁疙瘩,还不如拿出来大搞基建,既可以搞好交通来,又可以带动大明经济的发展,带动就业、刺激相关产业的发展。

总的来说,现在的大明是拥有诸多方面的有利条件,家底厚、资源足、又是新的工业革命迅猛发展的时期,自然是要抓住机会将基础给搞好了,带动各地均衡发展。

不像后世,经过了百年的动乱和半殖民半封建的掠夺,整个国家的财富都已经被洗劫的干干净净,一穷二白的程度是完全超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