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2579章(1 / 2)

加入书签

“哎哟~”

“先生家的水泥生意做的可以啊,这分厂都开了几家了。”

弘治皇帝一听,顿时就来兴趣了,笑着问道。

“小买卖,小买卖~”

“和那些大型水泥厂相比就微不足道了,现在世道好,朝廷大搞基建,我们也是跟着做点买卖。”

李茂很是谦虚的说道。

“开发票没问题吧?”

弘治皇帝微微点头,想了想又问道。

“那是当然没有问题,我们北方人做买卖是最讲究信誉的,你不说,我们也是要开发票给你的。”

李茂一口就答应下来。

“爽快,我在南方做生意的时候,他们都不喜欢开发票。”

弘治皇帝想起了江南这边的事情,随口就说了出来。

“南方那边的情况我也是知道一二的,他们总想着偷税漏税,不喜欢交税,都是老传统了。”

“照我看啊,有那功夫去想着偷税漏税,还不如多想想办法去做好自己的买卖来,这生意做大了,赚的银子自然就多了,交税也是应该的。”

“就我们做这个水泥买卖来说,我们交税,朝廷收税又大量的修桥铺路,又需要大量的水泥,我们的生意就越来越好做,交税是利国利民的嘛。”

“南方那边不交税都已经成老习惯了,我们北直隶一年交的税是南直隶的两倍还要多,我们和他们可不一样,按章纳税,懒得去玩那些违法的事情,有那心思还不如放在好好的经营上面。”

李茂笑着回道,言语中对南方这边很是看不起。

家国天下

“李先生似乎很看不起南方的商人?”

弘治皇帝一听,微微沉吟一番后说道。

“也不是说看不起吧,只是不认同他们的做法,和他们不是一个道上的。”

“我们北方的工厂、作坊、商行等等都想跟着当今吏部尚书刘公一起做起来的,所奉行准则也都是刘公所提倡。”

“正所谓君子爱财取之以道,我们做买卖都是靠踏踏实实的去做生意,讲究的是家国天下大家共赢。”

“我们开工厂赚钱了,这该交的税我们要一分不少的交,因为朝廷有钱了才能够更好的为咱们老百姓做些大事、做些长远的事情。”

“就好比如这修桥铺路,我以前也是做一些粮食买卖,专门贩卖山西的小米到京城来卖。”

“那个时候道路是真的非常难走,都是黄泥路,一下雨的时候泥泞不堪,根本就走不动,道路还到处弯弯绕绕,很少有桥梁。”

“哪像现在啊,这朝廷有钱,大力的修建水泥马路,到处修桥铺路,以前运几千斤小米到京城来,至少也是需要十天半个月的时间,现在有公路,三天多的时间就足够了,又开通了火车,当天就可以运过来了。”

“这对于我们做买卖的人来说,实在是太方便、太便捷了。”

“而且以前出门在外的时候,这牛鬼蛇神多如牛毛,剪径小贼、拦路的路匪恶霸,还有土匪山大王等等。”

“做个买卖,这一路上都是要花钱买路的,这走一趟山西买点小米,根本就赚不到几个钱。”

“现在朝廷有钱了,整治吏治,又不断的扫黑除恶,打击土匪恶霸等等,我们行商也不用害怕这些事情了,再也不需要花钱去买路了。”

“这些都是实实在在的好处,另外啊,这朝廷有钱了,整顿军务,我大明天军横扫四方,开疆拓土。”

“这不仅仅获得了大量的土地,可以移民百姓,对于我们做买卖的来说,这也意味着有更多的市场,现在我这个工厂,有很大一部分的水泥都是销往南云、河中、西域等省,我明年都准备去南云省、河中这边再开几个分厂。”

“想想以前,我老家就在山西大同这边,年年冬天的时候,鞑子扣关,烧杀抢掠,不知道要死多少人。”

“现在多好,我们和草原人和睦相处,都是天子的臣民,我们用粮食、布匹换他们的牛羊,他们用自己养的牛羊马匹换我们的粮食、盐巴和布匹,大家都能过的好,这样有什么不好的。”

李茂也是一个健谈的人,滔滔不绝的说起来。

弘治皇帝、刘健、张懋、刘晋等人也是仔细的听,一边听也是一边点头。

“以前啊,朝廷穷的很,国库都能够饿死老鼠。”

“那个时候,南方那边是最富庶的,又远离边境,生活安定,按理说他们应该要多缴一些税,这样朝廷才有钱去办一些大事。”

“可是天下人知道,这江南人的银子比天子的还多,那些盐商在秦淮河上将金子打的叶子直接丢到河里面都会眨一下眼睛,一个个富可敌国。”

“可是老百姓呢,吃的盐不仅仅质量不好,还非常的贵,朝廷又收不到银子,只是肥了那些盐山、粮食之类的。”

“后来刘公带头大家搞实业,建工厂,出海捕鱼、谋生,我们京津地区的老少爷们也是跟着一起慢慢的越做越大,才逐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