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811章(1 / 2)

加入书签

“所以我是准备种一些香料,先试试看,反正地也多,适当的进行规划。”

“另外我还听说了,现在有一些商行,专门购买那些快船,往返南洋、琉球和京津地区,普通船需要十几天才能够走一趟,这种快船只需要七天就可以。”

“这些商行啊,专门收购我们南洋这边的水果、蔬菜之类的贩卖到京津地区去,你也知道,这北方一到了冬天,大雪纷飞,什么东西都种不了,蔬菜、水果比肉都贵。”

“真的?这几天的时间,水果蔬菜不会都烂了吧?”

“听说他们是提前采摘,还没有完全成熟就采摘下来,然后一边运输一边自然就熟了,虽然运到京津地区之后不算太新鲜了,但是价格依然非常的昂贵。”

“所以接下来我也准备种一些蔬菜,这马上要过冬了,京津地区对蔬菜的需求可是非常旺盛的。”

“还是你们读书人厉害,看看报纸就知道天下事,我这大字不识几个的,什么都不懂。”

“我也就多在私塾里面待了几年,都考不上举人。”

“那是你不去考,只要去考,还不轻轻松松就考上了。”

“不去了,举人也就那样,当官又有什么好的,还不如我现在轻松自在。”

“倒也是~”

“对了,去年说的那个橡胶,现在怎么没有消息了?”

“别提那个橡胶了,我有朋友跟投了不少银子种了一些,结果呢,到现在都还是小树苗,连大明远洋贸易行麾下的橡胶种植园都一直在亏钱呢,听说要七八年的时间才能够产胶呢。”

“需要七八年啊,还好我没有种,不然这银子都不知道猴年马月才能够回来呢。”

“那是有钱人才能够玩得动的,不过上次看报纸,这橡胶的价格倒是很贵,都需要从黄金洲这边运回来,听说橡胶的用途很多,估计这种橡胶以后应该是不错的,毕竟刘尚书麾下的产业都在种橡胶呢。”

“七八年的时间太久了,而且我们现在都还不知道怎么种呢,风险太大了。”

“……”

大明的糖库

边走边聊,赵明和孙宏礼也来到了丹河城。

丹河城是一座新兴的城市,是伴随着大明移民到来而修建起来的城市,坐落在丹河口,有着一座不错的港口,交通往来便利。

短短的几年的时间,丹河城也是已经发展的颇具规模,比起本土传统的县城都还要更大,更加的繁华。

一条条宽敞的水泥马路通往四方,这些水泥马路并不是朝廷修建的,而是这里的这些种植园主们筹集资金购买水泥,然后让自己手下的奴隶修建起来的。

此时,一条条水泥马路上面,大量的四轮马车满载着甘蔗聚集而来,都是和赵明、孙宏礼一样的种植园主。

遇到熟人,彼此之间也是在互相的打招呼。

丹河城周围一带的种植园很多,基本上都是以种植甘蔗为主,毕竟甘蔗这个东西,种植的技术非常成熟,又简单,管理起来也方便,风险小,收益也是还可以的。

一车车的四轮马车装着大量的甘蔗前来,汇聚在一起的时候,场面非常的壮观,一眼看过去,甘蔗如山一般,实在是太多了。

“孙秀才,你的甘蔗卖给谁?”

赵明看了看眼前众多的四轮马车,这些四轮马车分别开往几个方向,方向的尽头是一座座大型的厂房,这是丹河城目前最主要的产业,制糖工厂。

“当然是卖给琉球糖业了,琉球糖业的价格一直以来都是最高的,而且历来也是最公道的,其它几家商行,虽然价钱也差不多,但是总的来说,还是不如琉球糖业的。”

孙宏礼想都没想就说道。

“我的甘蔗一直以来都是卖给琉球糖业,走吧,一起去!”

赵明也是笑了笑说道,说完也是带头往琉球糖业所开办的制糖厂这边走去。

卖给琉球糖业的人很多,一半以上的人都是选择将甘蔗卖给琉球糖业,这是刘晋麾下的产业,一直以来都有着极好的信誉,和很多种植园都签署了收购的协议。

琉球糖业制糖厂,占地面积非常大,一辆辆四轮马车载着甘蔗来到这里,一处巨大的空地这里,大量的甘蔗堆积如同一座小山。

厂房这里可以看到大量忙碌的身影,基本上都是奴隶,少数大明人都是管理,蒸汽动力带动的机械发出阵阵的轰鸣声。

伴随着机器的轰鸣声,大量的甘蔗被压扁,甘蔗汁爆涌而出,然后又汇聚在一起,沿着管道传送到了沉淀池,蒸煮池这里。

甘蔗汁的蒸煮区,巨大的锅炉烧的很旺,有奴隶在不断地往锅炉里面铲煤,伴随着滚滚的黑烟在高大的烟囱里面不断的冒出,阵阵的香味四散飘开。

“真是让人震撼!”

赵明看着眼前这一幕,整个人都忍不住感叹起来。

“是啊,确实是非常震撼!”

“我去看过其它几个制糖厂,没有任何一家制糖厂能够和琉球糖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