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639章(1 / 2)

加入书签

而以上这些,澳大利亚自治领一样都造不了现在的澳大利亚甚至没有可以生产滑膛枪和火药的产业链,实际上如果没有外部输入的铁器,现在的澳大利亚连把大砍刀都造不出来!

至于说现在的澳大利亚能生产什么?主要是畜牧产品了,什么牛啊、羊啊、马儿的,都能大量生产!当然也能生产羊毛、牛皮、牛奶、黄油、奶酪这些这个产业结构,其实就跟依附大金国的准噶尔、科尔沁、和硕特蒙古各部差不多。

如果大明对澳大利亚的封锁一直持续下去,再过个一二十年,澳大利亚的白皮恐怕就真的会变成草原游牧民的模样了。

实际上,现在的澳大利亚根本和工业国不搭边儿,她就是个草原汗国唔,澳大利亚的沿海大多是高地,挡住了水汽,所以内陆一点儿的地方就是大片的草原。

而立马悉尼湾之畔,看着一队队骑着骏马,挥舞着马刀或马枪的澳大利亚军团的骑兵、骑马步兵、骑炮兵从跟前通过,向着大分水岭山地而去的休高夫,这个时候也产生了这样的疑问——这还是大英帝国的军队吗?怎么看着那么像道光皇帝的大金兵呢?

正想着奇怪的问题的时候,一阵急促的马蹄声传来,打断了他的思绪。来的是个通信兵,给他带来一封刚刚收到的电报。

休高夫的参谋长柯林顿准将赶忙接过装着电报的信封,拆开后取出里面的电报纸看了起来,看完之后就皱着眉头对休高夫说:“上将,布里斯班要塞的急电大明海军实施了第三次登陆作战,目标是布赖比岛、莫顿岛、北斯特拉德布罗克岛。”

这三座岛屿都不算小,在布里斯班港口外形成了一个环形,圈出了一个海湾。

休高夫不动声色道:“看来他们是想彻底拿下布里斯班港!”

柯林顿准将道:“登陆的明军重装备很多他们不像我们,可以骑着战马在澳大利亚的草原上纵横驰聘,哪怕没有子弹和炮弹,也能用马刀和长枪作战。他们依赖大量的火炮和车辆,这对于后勤的压力是非常大的。所以他们必须拿下布里斯班港,否则依靠滩头补给,登陆的明军是维持不下去的。”

休高夫的眉头皱得更紧了,“准将,你的话让我觉得我们好像是落后的野蛮人,而他们才是拥有先进科技和文明的征服者!”

柯林顿准将一听这话,一下就愣住说不出话了——“落后就要挨打”在19世纪和之前的许多个世纪,一直是都是母庸置疑的真理,而且英国人还特别信这个。

别说休高夫上将和柯林顿准将这种老殖民者了,就连维多利亚这个“白雪公主”也是个彻头彻尾的社会达尔文主义者要不然她在历史上也不会反对救济爱尔兰的饥民了。

以当时大英帝国的财力,要喂饱几百万没土豆吃的爱尔兰人根本就不是个事儿!而且“统而不治”的女王比起后来的英国君主有更大的权力,如果不是深信“穷人活该饿死”和“落后应该挨打”的社会达尔文主义,她坚持要议会掏钱救人,也是可以做到的。即便做不到,议会也不会因为他们的女王过于仁慈而发动革命吧?真要这么干,那看着就太像是魔鬼了。

可是维多利亚不仅自己不愿意救济灾民,甚至还不允许巴结她的奥斯曼苏丹捐钱给爱尔兰人买小麦活脱脱一个女魔头啊!

可是相信了一辈子“穷人该饿死”、“落后该挨打”的休高夫和柯林顿突然发现他们好像是应该饿死和挨打的角色这感觉真是太不好了!

“上将,我的意思是”柯林顿准将赶紧解释道,“我的意思是他们虽然先进,但是太依赖后勤,不适合在澳大利亚广阔的草原上作战。而我们则可以和成吉思汗的蒙古大军一样,利用大量的马匹在澳大利亚的草原上进行机动。我们只要将他们从海岸线附近引开,把他们引入大分水岭西面的草原和荒漠,我们就能和蒙古帝国的军队一样打击敌人了。”

休高夫吸了口气,柯林顿准将的理论是没错,澳大利亚的草原多、荒漠多,看着就和蒙古人的地盘差不多。所以拥有大量马匹的“澳大利亚汗国”的确是有优势的。可问题是蒙古人是怎么打仗的呢?还有这个蒙古帝国在历史上是被谁打败的?好像就是大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章啊!

这个学蒙古人打明朝的工业化军队能行吗?

高夫汗,你知道对付蒙古骑兵的最佳方法吗?

工业化的明朝会怎么打背着步枪、拉着野炮的「蒙古式」骑兵呢?

就在变身为「高夫汗」的休高夫上将率领着他的二十余万盎格鲁-萨克逊铁骑穿过大分水岭,出现在广袤的澳大利亚草原上的时候,「南京」号指挥舰上的诸葛为道,就已经知道了。

这一届明军打「蒙古式」骑兵的第一个诀窍就是飞艇侦察!

休高夫的大军距离布里斯班战场还好几百公里呢,他的盎格鲁-萨克逊铁骑行军的照片,就已经送到了诸葛为道和沐忠君所在的「南京」号上了。

「南京」号现在就停靠在了布里斯班的抢劫犯海滩边,下了大铁锚,开始充当「太平洋-南大陆总提督司」的指挥舰了。而这个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