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488章(1 / 2)

加入书签

但现在,这些青壮们都不再是消耗钱粮的而变成了创造财富的人了。

更多的工坊需要更多的工人,更多的养殖场需查更多的工人,更多的土地被收回后需要更多的人耕种,更多的商队也需要更多的人充斥。

这一进一出之间,又是一笔巨大的财富被创造出来。

即便是老派的官员,即便是萧诚的反对者们,在这些改革之中,也得到了极大的好处,现在这些人,在观念上都有了基本的一个转变。

即,他们反对的是萧诚这个人。

而不是反对萧诚所带来的这些改变,执行的这个政策。

除了极少数人之外,绝大部分人都在这个改革的过程之中得到了好处。

即便是有朝一日萧诚真下了台,他所推行的政策,也照样还是会执行下去,

而这,也正是萧诚梦想达到的结果。

人亡政息的事情,要不得。

一个长期的能够得到延续的政策,一个长远的能够持之以恒可以执行的规划,对一个国家的长远发展,实在是太重要了。

所以即便是司军超,刘明义这些萧诚的政敌,即便是被萧诚赶下了台,却仍然保留着他们的政治待遇,在重大决策过程之中,他们仍然具备一定的发言权。

那怕他们在发言的时候,更多的时候发出的是反对或者质疑的声音。

这其实让萧诚阵营的人很不爽。

但萧诚却安之若素。

有反对和质疑的声音,能让我们把事情做得更完美更好。

如果当真成了一个声音,有缺点有错漏都没有人发声,那等到这些缺点和错漏出现的时候,说不定已经酿成了重大危机。

反对者的存在是必要的。

而且,说不定在未来的某个时候,我们也会成为反对者呢!

我们也需要让自己在未来有发出声音的机会啊!

所以,现在我们在执定规则的时候,变必须要将其变成惯例,变成原则。

因为我们有这个心胸和度量容纳反对者。

我们也有这个能力把反对者提出来的那些问题一一解决掉。

只有心虚的能力不足的家伙,才会抹杀一切不同的声音。

此事,萧某不屑为之。

这便是萧诚对自己那些忠心了麾下所讲的话。

这些话,最后还是传到了司军超等人的耳朵里。

据说司军超在听到了这些话之后,长叹一声,说了一句我远不如萧崇文也,然后便大醉了一场,酒醒之后,却是更加地努力地来找萧诚政策之中的问题了。

这些东西,即便是张任,一时之间也很难领会其中蕴含的意义。

他现在率领三千余人驻守在雍丘,是整个大宋军队之中最为突前的一个位置,可以说直刺伪赵的核心区域,与东京当近是近在咫尺。

战事一起,雍丘必然首当其冲。

江宁判断与辽国的大规模冲突,当是在十月之后,因为这个时候,黄河封冻,辽国的大量军队、物资会更加方便快捷地越过黄河。

但对于雍丘来说,这个时间点,肯定是要大大提前的。

他们这样的突出部,自然会是对手的眼中钉,肉中刺,在发起大规模的进攻之前,怎么可能不将他们先行拔出呢?

当然,辽人主力还没有到,完成这个工作的,就是辽国的仆从国了。

比说现在正在东京的宋王赵琐,赵王曲珍。

赵琐回到东京之后,利用自己的身份,居然也招募到了十数万军队。其中包括的那些河南地面上的豪绅世家的私军,这些军队的战斗力,还真是不低。

张任的军队隶属于白羽军,而现在白羽军又划归了中部行辕指挥,也就是说魏武现在算是王柱的手下。

但又因为魏武的白羽军距离中部行辕较远,反而是离东部行辕更近,事实上魏武倒是成了两个行辕之间的一个联结枢纽所在。

朝廷属意要将荆襄战区、江淮战区打造成一个战争联合体,为此更是派出了由兵部尚书吕文焕任总经略,统一指挥协调几大战区。

由了魏武在之间的缓冲与联系,便能更好地协调两个战军之间的统一行动。

张任这三千人的配置是相当豪华的,他的副手,统制官任忠,出身河北边军,曾经是辽国镇北王耶律敏的手下,在耶律敏渡河一战之中拼死抵挡,最后仅以身免,这个人无论是经验与资历其实更胜张任一筹。

不过呢,也是因为他的这个出身,在升迁的路途之上不免就有些关碍了。

而张任,是首辅重点扶持的人样子,他又是白羽军老兵的女婿,在以广西老表为中坚力量构成的白羽军中,张任当然会得到更多的关照。

从一介兵丁,升到副指挥使,张任只用了不到五年时间。

虽然说在军中,升职和撤职都很快,但这个速度,还是很吓人的了。

不过任忠倒是安之若素。

一来呢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