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679章(1 / 2)

加入书签

军队正两眼放光地等着有人跳出来,他们还枪打出头鸟呢!

别看这地界的老百姓是真穷,但那些土司酋长们可是真富。

这些人中有一些在反对萧诚的过程之中,已经跟这个花花世界永远的告别了,家里财产被充了公,家族中人男的变成了苦力,女的现在只怕都在青楼妓院里打工去了。

而另外一些人属于见机得快的,不管是不是心甘情愿,他们成为了萧诚治理下的一部分,俯首贴耳地做人。

萧诚很希望他们中再有人炸炸毛,可到现在,还没有盼到。

这让萧诚大为失望。

这片土地之上,读书人还是少了啊!绝大部分的有钱人,都是那些土司酋长们,这些人没啥学识,信奉的也都是以力服人。萧诚初来之时,他们不服气,打上几架被萧诚打得丢盔卸甲之后,立马便变得老老实实。不管萧诚要做什么,他们都点头应承。

这是一帮子很现实的家伙,打不过就投降。

不像大宋那些大家族啊,很多时候都是虎死威不倒,硬撑着都要把架子撑起来,这就很好找借口了嘛,现在这些家伙给萧诚来一个立正挨打,萧诚反而无法下手了。

不能让外人看着心寒啊!

自己在以力服人之外,还要讲究以理服人,以德服人,这样才能让别人心服口服嘛!

说起这个,萧诚便有些忧伤了。

现在他给江映雪下达了一条指令,黔州商业联合会的那些商队走南闯北的时候,要附加一个任务,那就是寻找有些才学,却又不得志的读书人过来好将自己的架构起来的那张图填充满。

不希望能找到像大哥麾下张元那样的遗珠,这样的人才是可遇而不可求的。

只需要能按部就班的处理公务,熟练的完成上级部署的任务,也就算是合格了。

事实上,萧诚对这件事情还是很有期盼的。

因为很简单,这个时候,如果还有读书人敢来这淌子浑水里来摸鱼儿,只可能是两种情况,一种是有野心有才学,看到了机会,想来搏一搏,这样的人基本上不差,肯定是有几份本领的。另外一种嘛,就纯粹是无知者无畏,管他什么情况,只要有官当就行,这样的人呢,只要把控得当,也是很好指挥很好骗的一帮子人嘛。不会有什么大成就,但做个基层小官儿,还是能胜任的。

当官嘛,有好几种情况。

熟能生巧也是其中的一种嘛!而且这样的官员,事实上还是大多数。

萧诚讨厌冗官,但是并不讨厌庸官。

因为在官场之上,永远都是庸官占据着绝大部分。

只要领导他们的人足够英明,庸官执行起任务来,还是挺不错的。

:有客

赤脚站在水田里,手里攥着一把秧苗,挽着袖子的萧诚分出几棵秧苗,很是熟练地将秧苗插在了水田之中,直起身来,看着一边李格身后留下的那参差不齐,歪歪扭扭的秧田,不由得哈哈大笑。

也不怪萧诚嘲笑李格,因为萧诚的身后,秧苗横成列竖成行,就宛如那校场之中列伍而站的军士一般齐整,比较起来,李格栽的那些秧苗,顶多能算是市井无赖了。

李格苦笑摇头,说起来,以萧诚的家世,哪一个又能想到,这些农活,这位贵介公子也是拿得起,放得下呢,平素也没有看他怎么练来着呢!

整整一座山,如今都被开垦成了梯田,从上到下,足足有好几十块,他们此刻,便是站在最高处的那块田地之中。

这座山,距离汪家大宅不过里许远,这山上的梯田,却是萧诚带着自己的亲卫一块一块地垦荒而出,勉强也算得上是军屯吧!

萧诚鼓励辖下开荒屯田,自己当然也要以身作则,那怕就是做样子,也要做得有模有样啊!更何况,他还真不是做样子,但凡来这里公干的各地的头头脑脑们,只要看到这座山上那一块块迭比鳞次的梯田,就知道萧签判是玩真儿的。

而有些人更是有幸被萧诚邀请,参与到了当初的开荒,亲手挖过土,亲手砸过石头,也亲手垒过堡坎。

无农不稳,无商不富。对于萧诚来说,他还不得不担心朝廷会在某一天突然下令禁绝粮食运入黔州呢!所以未雨绸谬,总得作些准备才好,真有那一天,不至于束手待毙。

自己家里有,总好过时时要向外面去求。

春耕之际,也正是春荒之时,黔州的粮价,正打着滚儿的往上涨呢,这还是有黔州商业联合会控制着的缘故,谁让这儿缺粮呢!

萧诚不希望这样的场景年年上演一次。

他希望在明年的这个时候,把从外面运进来的粮食压价一半以上,能让他麾下的这些百姓在这个季节里,能在主要填肚子的野菜粥里面舍得撒上几把米才行。

人只有吃饱了,才能谈及干别的事情呢!

让人饿着肚子的官府,有可能让百姓畏惧害怕,却绝不可能让百姓尊敬爱戴。

萧诚手脚利落,将属于自己的那一垄田地插满了秧苗,从水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