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232章(1 / 2)

加入书签

而是自高氏发家后,高澄久居洛阳,来晋阳的时间屈指可数,常常匆匆而来,又匆匆而走。

高欢也没有为他引见侧室,毕竟国事为重。

没错,就是这个原因。

只看了妇人一眼,高澄就认出了身份。

她与元季艳模样有几分相似,毫无疑问是这位便是元季艳的姐姐,被高欢收入房中的元娘。

高澄向她行礼,元娘赶紧避让,她怀抱着婴孩感激道:

“幸有世子为舍妹进言。”

“不过举手之劳而已。”

高澄不以为意,他仔细打量着元娘怀中的婴孩,问道:

“这是阿弟?可有姓名?”

“大王为他赐名浟。”

元娘低头看着自己的孩子,一脸慈色。

原来第五子还是叫高浟,高澄还原以为历史上高欢将元子攸皇后尔朱英娥所生的第五子,取名为高浟,是出于什么恶趣味。

倒是冤枉了贺六浑。

刚出生的婴孩嗜睡,逗弄起来没意思,高澄又与元娘言语了几句,才辞了这位庶母,继续往娄昭君的院里去。

一进屋,高澄便望见了挺着大肚子的娄昭君。

怀孕了?

亏他还感慨高欢的衰老,原来不只是岁月催人老,还有女色。

“阿惠!”

娄昭君望见高澄,笑容洋溢在脸上。

高澄行礼道:

“孩儿请母妃安。”

娄昭君大着肚子,起身很不方便,她坐在踏上招手道:

“阿惠快过来,让阿母好好瞧瞧。”

高澄快步近前,娄昭君摩挲着高澄的脸,又是如高欢一般感慨不已:

“阿惠长高了,也长大了。”

高澄指着娄昭君的肚子问道:

“父王可想好了名字?”

娄昭君抚着肚子笑道:

“还不知是男是女呢,不过你父王说若是个男孩,便为他取一个演字。”

高澄心道果然。

不出意外的话,这就是高欢第六子,娄昭君第三子,北齐孝昭帝高演。

高演比起高洋来说,算是一个靠谱的弟弟。

他在位的两年,极有作为,选贤任能、关注民生,大力发展屯田,解决粮食危机,在武功方面,他亲出长城,北征库莫奚,是一位文武方面都有作为的皇帝。

个人道德方面,在登基前,基本没有黑点,在一众嫡亲兄弟中也能算是道德模范。

但就这样一位稍微能进眼的嫡亲弟弟,在权力面前还是没有把持自己,继位之后,瞒着娄昭君杀了侄子,废帝高殷。

高洋淫嫂,高演杀侄,高湛既淫嫂又杀侄。

当然,同样是杀侄,他可比未来的高老九,高湛可好多了。

高演至少知道羞愧,被娄昭君一番责骂后,从此患上精神疾病,神情恍惚最终二十七岁便因坠马受伤而亡。

人性在权力诱惑面前不堪一击,连品行端正的高演都不能把持,恶迹斑斑的暴虐之君高洋,又怎么可能受到高澄的信任。

高澄每每领军出征,却从不亲上战场,只是居后指挥,并非他懦弱,只是担心自己的家眷。

就如同高欢不知道自己的旦夕祸福,因此给高澄放权,让他将来能够顺利继承家业。

高澄也不清楚自己的将来,所以更要提防兄弟,免得不止辛苦积攒下的基业,被弟弟们夺走,妻妾更要被他们把玩。

又与娄昭君说了好一会话,眼看天色渐晚,猜想陈元康已经返家,高澄才告辞离去。

陈元康听说了渤海王府今晚没有设宴,下值后换了常服便在门外等候。

果然,太阳如期而至。

“长猷!”

隔了很远,两人都只能看见模糊身影,高澄便忍不住大声呼喊。

陈元康激动地走下石梯,快步与高澄相拥。

“世子如今连身形也有了人主之姿。”

面对陈元康的戏言,高澄笑了笑。

没办法,青春期,个头窜得快,这些人一见他,便要惊叹一次。

两人执手进门,高澄入门前回身对高季式道:

“子通快回去好好歇息,我今夜与长猷同寝。”

高季式依言安排了两批侍卫在陈元康府外轮班值守,这才去寻大哥高乾、二哥高慎。

因高乾为高澄游说河北,高欢便将高慎由光州刺史调回晋阳,拜为大行台尚书。

兄弟三人再见,自是摆酒设宴。

一番畅饮后,略有醉意的高慎有感而发道:

“子通,我可真羡慕你与敖曹。”

高季式疑惑道:

“二兄这话何意?”

高慎感慨道:

“主臣相得,岂不是人生一大幸事。”

话音刚落,就被高乾厉声训斥:

“仲密休要胡言!”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