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61章(1 / 2)

加入书签

天还未亮,司马消难就早早守在府门外,好知己高澄昨天曾说过恨不得与他朝夕相处,既然约定了今日拜访,他定然急于相见。

果然,没等太久,他就远远望见了好知己的身影。

高澄很难受,特意赶了个早,就是想找机会跟赵彦深拉拉感情,这司马消难杵门口作甚,你精神头这么足的吗?

“我来叩门,自会有人通传,世兄何苦亲自出门等候,若是我迟迟不至,世兄难道还要一直等着吗?”

“一如世子,消难也恨不能早些相会。”

两人照面,执手相看,司马消难那真挚的眼神,甚至让小高王感觉到一丝丝的惭愧,不得不别过目光。

牵着手,步入府中,府门外,赵彦深还在旁骛杂念地打扫巷道。

两人又是一番互诉衷肠,高澄见火候差不多了,突然一声叹息。

“世子即将大婚,何故忧愁?”

司马消难不解道。

高澄倾诉道:

“明日便是婚期,澄自是喜悦,可父王将返邺城,留澄守洛阳,身负重任,又无人辅佐,一直忧虑在心。”

“这有何难,家父交游广泛,消难这就去请家父为世子举贤。”

正要去寻司马子如,却被高澄紧紧拉住:

“澄入洛阳以来,多有寻访,如今还缺一个能书写的小吏,与叔父交好之人,俱是一时才俊,做一小吏,着实委屈了。”

司马消难闻言颔首。

高澄进一步提示道:

“世兄可有合适人选?出身并不重要,只是一小吏而已,不求多少才干,只需书写不要出错就行。”

就差直接告诉对方:我觉得那个叫赵彦深的卑贱门客就挺不错。

总算司马消难不是榆木脑袋,他当即道:

“听世子这般说,我家就有一人,就是昨日世子提起的赵隐,父亲常夸赞他办事谨慎。”

高澄立即道:

“既是世兄所荐,定然可靠,还请世兄为我引见。”

但司马消难却迟疑道:

“赵隐虽身处卑微,终究是父亲门客,我还是要与父亲商议一下。”

高澄怂恿道:

“澄与世兄年岁相仿,已然挑起重任,为何仅是一个书写小吏,世兄还要向叔父请示,事事请示,澄只担心世兄被外人看轻。更何况世兄是家中独子,叔父岂会为一门客,责难世兄。”

一番言语相激,让司马消难上了头。

当即与高澄执手出门,那赵彦深还在府外清扫。

“赵先生,这位是我家世交,渤海王世子,今后你就搬去他府上。”

事发突然,赵彦深愕然道:

“可是恩主吩咐?”

“我是家中独子,我的话便是父亲的意思。”

赵彦深却犟道:

“彦深是恩主门客,需有恩主首肯才能离去。”

司马消难觉得在好兄弟面前丢了脸面,急道:

“你这人怎这般不晓事,非要我将你赶出家门,你才罢休不成!”

一旁的高澄见状,出来示好道:

“世兄莫要动怒,赵先生感念叔父恩义,是个重情分的人。”

结亲

“世兄莫要动怒,赵先生感念叔父恩义,是个重情分的人。”

高澄一句话劝住了司马消难,也让赵彦深将注意力放在了这位笑吟吟的渤海王世子身上。

“赵先生,世兄知道澄缺了人手,出于对先生才学的推崇,这才为我举荐了先生。

“先生不愿背弃恩主,澄极为敬佩,但若是叔父得知世兄逼迫先生,难免父子失和,这才是僚佐最大的罪过。

“先生不妨先搬去我府上,若是叔父知晓后,再来讨要,澄定不阻挠,先生以为如何?”

既照顾到司马消难的颜面,又让赵彦深无从拒绝。

“如此,彦深愿听从阿郎与世子的吩咐。”

高澄不是没想过直接向司马子如要人,但司马子如将来能将赵彦深推荐给高欢,对他自然是极为倚重。

从高敖曹那里诓来陈元康容易,在司马子如手上撬走赵彦深却难,更何况欠司马消难这个憨憨的人情,可比欠司马子如好多了。

赵彦深转投高澄后,司马子如还当真能去讨要?

高澄见意图得逞,等待赵彦深收拾妥当后,立即带着赵氏母子回了渤海王府安顿。

他计划依旧拿赵彦深当文吏使用,并未升作幕僚。

陈元康能担任高澄幕府司马,是因为他先后经历李崇、高敖曹的幕府,在高敖曹麾下任开府司马一职。

至于杨愔、崔季舒,一个出身弘农杨氏,一个出身博陵崔氏,又都是高澄在河北的旧人。

这些人的出身、履历,都不是司马子如府中一名门客能够比拟。

求贤若渴的同时,也要顾及旧人的情绪。

出身低微,声名不显,又没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