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720章(1 / 2)

加入书签

“上党、河东、潼关在手,凉贼一时片刻也难以威胁洛阳,是以,并州、河北必须得力大将镇守,石鉴、何曾皆不擅兵略,非凉贼之敌,相国当早作打算!”贾充忠心耿耿道。

“非玄伯无以镇并州,非休渊无以守河北!”这个时候,司马昭也顾不得猜忌不猜忌了,保命要紧。

这一次没有陈泰舍命相救,司马昭回不了洛阳。

冯飒之战让中原士族与司马昭更加紧密。

几天之后,陈骞被任命为河北都督,持节,征北将军,陈泰为并州都督,假节钺,征西大将军。

何曾调回洛阳,加为侍中,册封朗陵县侯。

陈骞又举荐兖州别驾唐彬,世子司马炎举荐原镇北将军刘靖之子刘弘。

司马昭调二人入河东,辅助陈泰。

逃回洛阳的并州刺史石鉴,原本司马昭要杀之以镇国法,但考虑到石鉴是名士,又有山涛、阮籍等人求情。

司马昭废其为庶民,永不录用。

密信

“恭喜都督!”一众将佐拜在钟会面前。

不过有人是真的恭喜,有人则心不在焉。

准确来说,蒋斌、蒋舒、王含投降的不是司马氏,而是钟会。

王浑出身太原王氏,作为王昶之子,自然不可能依附钟会。

王濬则心思活络,与钟会若紧若离。

“何喜之有?相国这是置我于火上烤。”钟会现年三十六,这么年轻就成了三公之一的司徒,有些不太妙。

魏以太师、太傅、太保谓之三师,上公也。

大司马、大将军谓之二大。

太尉、司徒、司空谓之三公。

司马孚六十多岁才成太尉,高柔七十二岁出任司空。

“易经有云:德不配位,必有灾殃。德薄而位尊,智小而谋大,力小而任重,鲜不及矣。”钟会像是在说自己,又像是在说洛阳中的某位,合上诏令,扔在案几上,与其他的书信混在一起。

这些信,既有来自他的兄长钟毓,也有来自他的外甥荀勖,当然也少不了陈泰。

颍川士卒旗帜鲜明的站在司马昭一边,隐晦的劝钟会好自为之。

所以钟会才不得不留在宛城。

而情况比他预料的更糟,十多万中军,都急不可耐的想回洛阳,与家人团聚。

钟会觉得,就算自己强令向北,到了洛阳城下,司马昭一纸诏令,这些士卒也会一哄而散。

“都督既然没有异心,当早日回洛阳,以解除相国疑虑。”王濬好心提醒道。

留在宛城肯定不是长久之计,司马昭外宽内忌,封钟会为阳翟侯,已经显示出他的猜忌之心。

袁术可不是什么好人。

司马昭以钟会比袁术,用意再明显不过了。

杀你之前,先封你作三公,是司马家的常规操作。

“都督留在宛城,迁延日久,士卒厌战,相国他日必有计较!”蒋斌也在提醒钟会。

要么北上,杀入洛阳,中军靠不住,还有两万左右的蜀军。

留在这里,等司马昭恢复过来,第一个要对付的就是钟会!

蒋斌、王含、蒋舒实际上已经跟钟会捆绑在一起。

“都督,洛阳……密信……”亲兵低声道。

堂中的气氛忽然紧张起来。

这个时候来的密信,会是谁的?又带来什么消息?

钟会嘴角卷起一丝诡谲的笑意,接过缣帛,看也不看就沉声喝令:“传令,大军明日起行,北上洛阳!”

仿佛他一直在等这道密信。

钟会少有如此严肃的时候,众将皆是一震,十四万大军北上洛阳……

东吴,建业。

冯翊大战、成都投降。

昨日还是一方诸侯,眨眼之间已经成为西面霸主。

仿佛电闪雷鸣一般,深深冲击着东吴朝堂。

诸葛恪兵败后,被孙峻斩杀,孙峻掌权之后,与全公主孙鲁班私通,大杀四方,废太子孙和、孙权之女孙鲁育、宣太子孙登之子孙英先后被杀。

将军孙仪、张怡、林恂密谋诛孙峻,事情败露,反牵连数十大臣被杀。

不过孙峻没活几年,一日见吕据军容甚整,心生厌恶,当夜梦诸葛恪冤魂提剑追杀自己,惊惧而死。

吴国大权落入堂弟孙綝手中,二人同出孙静一脉。

堂兄弟二人性情相差无几。

孙綝掌权后,也是大杀四方,骠骑将军吕据、卫将军滕胤被夷灭三族。

孙策之子孙封亦被诛杀,另一子孙壹投奔魏国。

大将朱异被斩于镬里……

东吴皇帝也被换了一波,立孙休为帝。

后来张布、丁奉看孙綝老这么杀下去也不是办法,总有一天会轮到自己头上,而孙綝看上去一时半会儿死不了,只好与皇帝孙休密谋,送孙綝上路。

孙綝死后,东吴朝廷刚刚稳定两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