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343章(1 / 2)

加入书签

钟会捡起缣帛,看完之后,也轻轻笑了起来。

贾充与傅嘏却莫名其妙。

“杨峥所图不过金城,为今之计,只能暂时安抚,以安其心。”钟会将奏表递给贾充与傅嘏。

“万万不可,若开此例,遍地镇将纷纷效仿,国家威严何在?”贾充想也不想就劝谏起来。

司马师目光一闪,“公闾觉得该当如何?”

其他几人也都望着他,目光中隐隐都带有锋芒。

能坐在这间屋中之人,无一不是才智之士,无一不是士族之精华。

见气氛不对,贾充猛然间醒悟过来,司马师的心思根本不在西平杨峥身上,而是更近一些的雍凉都督郭淮!

很显然,郭淮对曹魏的影响远远大于杨峥。

而贾充正是郭家的女婿。

一个字没说好,下一次,这种场合就没有贾充的一席之地。

甚至是曹魏以后都没有贾家的位置。

“朝廷的威严不可折损,杨峥桀骜不驯,邓艾作战不力,郭淮袖手旁观,皆有罪,可削去杨峥护羌中郎将、威远将军、关中侯,贬为金城太守。”贾充擦了擦额头上的冷汗。

钟会低笑了一声,在堂中显得尤为突兀。

贾充怒目而视,傅嘏略显厌恶之色。

司马师却不以为意。

贾充继续道:“邓艾免去雍州刺史,以南安太守代行雍州刺史事,至于郭淮……”

所有人目光都望着贾充。

“郭淮都督雍凉诸军事,雍凉纷乱至此,其罪不小,当废为庶民。”贾充硬着头皮说完。

“胡闹,郭都督为国家柱石,三十年来兢兢业业,岂能说废就废?”司马师斥责道。

贾充则松了一口气。

“不过,雍凉乱成如此模样,朝廷不可不问,公闾可代替朝廷赴天水,表明朝廷关切之意,亦代吾问候郭都督。”司马师两眼炯炯有神。

贾充刚放下的心又悬了起来,谁都知道他是郭家的女婿,却派他去天水,若是没摸准司马师的心思,弄不好就栽进去了。

但眼下根本不可能拒绝,只能拱手道:“充领命!”

“杨峥。”司马师从软塌上站起,望着西面若有所思。

以前觉得是个小角色,一颗弃子,准备信手拈来的时候,却赫然发现是一头蛰伏的猛虎。

其他人走后,钟会没走。

“杨峥之所以能活,全因雍凉不稳,陈玄伯、郭伯济心思与大将军不齐,而且此战也试出朝廷谁人心在曹魏,谁人心在大将军。”

英杰

“邓艾居然大败于杨峥之手,我委实没有料到。”司马师懊恼道。

“邓艾升任雍凉刺史时日太短,其麾下只有本部万余南安士卒,其他部众皆是乌合之众,而且此败最大的原因在于胡广、胡岐兄弟,与其父兄相比,两人差距太大。”钟会有自己的渠道,对破羌之战前后知之甚深。

“你是说他二人不堪重用?”

“他二人非杨峥之敌,如今郭淮心思难料,邓艾新败,陈泰观望,西北尚缺一根顶梁柱,否则雍凉之变近在眼前。”钟会与司马师既是主从,亦是朋友。

所以私下里的谈话,也就非常随意,没有那么多拘礼。

司马师叹了一口气,“玄伯自幼与我相知,关键之时,却不助我,他若出兵,西平定然覆灭。”

钟会摇摇头,“杨峥手上六七万之众,即便陈玄伯能攻破西都,其也会退往西海,统领羌胡与蜀贼联合,袭扰雍凉,反为下下之策,如今他虽然击败邓艾,有屯兵陇右四郡的实力,却只取金城,说明他还是知道进退,不宜逼迫太甚,所以金城太守给他无妨。”

司马师点点头:“陇右四郡屡遭摧残,一个金城给他倒是无妨,不过玄伯不能再留在凉州,士季觉得当委任何人?”

钟会目光闪了闪,“子元公心中已有人选,何须问我?”

司马师笑了两声,“知我者,钟士季也。”

钟会跟着笑了两声,“不过派贾充敲打郭淮,则略有不妥。”

“有何不妥?”

“郭淮此人,三分忠于曹氏,三分忠于太傅,一向有智计,对朝廷形势也洞若观火,敲打作用不大,不如以太尉镇长安,威慑西北。”

王凌被夷灭三族之后,司马孚素有功勋,接任太尉,成了三公之首。

早年魏明帝言:吾得司马懿二人,复何忧哉!

这二人中就包括了司马孚。

其文韬武略虽不如司马懿,但为人沉稳谨慎,魏武时代入仕,辅佐曹植,后归曹丕、曹叡,历经风雨,屹立不倒。

高平陵之变,司马孚一边口称忠于大魏,一边提着刀子助司马懿控制洛阳,夷灭曹爽三族,未有一语劝谏。

郭淮是老谋深算,但对上司马孚,也算是旗鼓相当。

至于之前委任的安西将军司马昭,则根本不是郭淮的对手,一见长安形势不对,退回洛阳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