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65章(1 / 2)

加入书签

盛唐时,自安远门西尽唐境万二千里,闾阎相望,桑麻翳野,天下称富庶者无如陇右。

羌人生产水平不如汉民。

而中原王朝自黄巾之乱之乱以来,陷入内卷当中,征伐不断,很多内地都荒废了,自然没有余力经营这里。

三月下旬的天气,风中已经带着暖意。

羌人部落如同形成散落在草原河谷山川之中。

铁蹄踏碎了他们的春梦。

等了一冬,没等到春风,等来了杨峥的铁蹄。

两百骑兵挥舞着环首刀,如春风一样拂过面前的小部落。

杨峥见过当时枹罕城的惨状,手中的环首刀没有丝毫仁慈。

但凡站着的人一律被砍倒。

铁马长刀无疑最有说服力。

夏侯霸一再绥靖,换来的是贼人的变本加厉。

几千人的部落,转眼间便臣服了。

杨峥押着俘虏、牲畜满载而归。

如此场景接连不断上演着。

魏军的杀伤力破坏力显然在羌人之上,烧杀掳掠,心狠手辣。

而且夏侯霸还承诺,掳掠之物六分归己四分上缴。

魏军顿时热情高涨。

自陇西至阴平、金城,到处是“打猎”的魏军。

一些坞堡里的汉民也主动出击。

能在西北立足,当然不是老实巴交的农人。

陇西之南之西,遍地刀矛。

隔壁金城郡的坞堡热情也被点燃。

羌人本就一盘散沙,各为部落,强行聚集起来,也是各怀鬼胎,在正规魏军面前不堪一击。

羌人很快就受不了了,主动派人请求会盟。

杨峥才刚刚开了个头,虏获的羌人也才两千,牲畜也没多少,自然不愿罢手。

陇西诸将也尝到了甜头,纷纷谏言不可轻信羌人。

不能他想打的时候就打,不想打,一句话就不打了。

夏侯霸也不会傻到这个时候收手。

羌人主动求饶,说明计策管用。

然而,羌人首领联名上书郭淮,声言夏侯霸残害羌人百姓。

武都立即派来信使。

“羌氐夷众素为西部屏障,若逼之过甚,必投蜀人,重小利而忘大义,非是长久之计,有损夏侯之名……”

这份信还算温和,不过其中威胁的意味不言而喻。

郭淮没有轻信羌人之言,但显然不想陇西再这么乱下去了。

杨峥忍不住一阵哀叹,由此也可见夏侯霸的处境并不如意,处处受制于人。

不过见好就收的道理还是知道的。

真掀起汉羌大战,想收场就没那么容易了。

夏侯霸沉声道:“今日之后,诸军不得出战。”

賨人

既然打不起来,接下来就是谈了。

郭淮派来长子郭统督促此事。

羌、氐、賨、巴夷等族陆陆续续来到狄道城,衣着各异,有些部族脖子上脸上还带着刺青,颇为彪悍。

众酋首齐聚一堂,谦恭谨慎,犹如一只只摇尾乞怜的野狗。

古人常云,夷狄畏威而不怀德,诚如是也。

若不是先打疼他们,他们也不会如此恭顺。

所谓会盟,其实就是停战协议。

大义名分、军事优势都在魏军,这种会盟自然占尽好处。

“兴云可为某出谋划策。”夏侯霸盛情邀请。

不过杨峥见到旁边李弥脸色不太好看,也就婉拒了。

一次抢了别人的风头,别人可能不计较,但两次三次,再大度的人,心中难免会生出隔阂。

司马掌管各种军务,品级也比自己高很多,能坐到这个位子上的,无不是勋贵世家子弟,杨峥不敢得罪,“枹罕城中只有两百人,属下已离开多日,恐贼人复返,恳请回军戍守。”

夏侯霸没听出话里的婉拒,“区区一座小城而已,此番勘平贼乱,兴云当居首功。”

旁边李弥与何晖等一干将校神色不自然起来。

如果以前没有利益冲突,现在就有了。

杨峥心中苦笑,夏侯霸性格豪爽,出身高贵,自然不会体会来自底层的鸡零狗碎。

自己没有根基,又是外来户,跟夏侯霸关系越来越紧密,其他人岂会没有想法?

人心隔着肚皮,人性也是千变万化的。

“末将何功之有,全凭诸位将军深赴险地,诸夷才会俯首听命。”杨峥对众人拱了拱手。

“枹罕虽是小城,但地处金城、安定二郡之间,若有差池,二郡震动,杨都尉尽心国事,真乃我辈楷模。”李弥笑道。

其他将校也跟着附和。

杨峥忽然有种格格不入之感,想起前些时日一起喝酒,关系融洽,转眼就变了。

夏侯霸似乎也感觉到了,“既然军务在身,本将就不挽留了。”

杨峥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