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228章(1 / 2)

加入书签

努尔哈赤与明军交战这么些年,也就浑河一战遇到了戚家军和白杆兵这样的硬茬子。

那次,戚家军和白杆兵都在野外,而且他们还有沈阳城中的火炮支援,所以他大获全胜。

这次就不一样了,换成他们在野外了,袁崇焕这帮硬茬都在宁远城里呢,而且,宁远城里正好有孙承宗命人铸造的火炮。

努尔哈赤连续挥军进攻了两天,八旗将士被火炮给轰得损失惨重,宁远城却是岿然不动,无奈之下,他只能撤军了。

更为巧合的是,努尔哈赤回去之后不久便死了。

这一下,大明朝堂简直一片欢腾,与建奴交战这么久,终于大胜了一回,而且,奴酋努尔哈赤都被干掉了,原来,建奴也不是不可战胜的!

宁远大捷着实令人鼓舞,可惜,功劳全是魏忠贤的,或者说魏忠贤那些侄子侄孙的,袁崇焕也就得了个辽东巡抚之职,品级还是原来的品级,一级都没升。

这时候,袁崇焕还没反应过来,因为他正趁努尔哈赤败退之机带人修复被建奴捣毁的锦州城呢。

锦州城刚修复,皇太极又率建奴大军卷土重来,双方又展开了一场你死我活的大战。

结果,皇太极也拿装备了火炮的宁远和锦州没办法,损失惨重之下,他也只能挥军撤退了。

这一下,大明朝堂又是一片欢腾,建奴,不过如此,接连大胜之下,有人甚至鼓吹要收复辽东了。

可惜,宁锦大捷的功劳也全是魏忠贤那些侄子侄孙的,袁崇焕就得了个兵部右侍郎的虚衔。

他本就是正三品的辽东按察使,兵部右侍郎也只是正三品而已,有多大区别?

也就是说,他拼死拼活连续获得两场大捷,等于白干了!

再看看魏忠贤的侄子侄孙。

魏良卿因辽东军功进封太师,宁国公。

魏良栋因辽东军功进封太子太保,东安侯。

魏鹏翼因辽东军功进封太子少师,安平伯。

朝中那些魏忠贤的孝子贤孙更是使劲吹嘘,什么只有九千岁能救大明,只有魏公公能击败建奴,好像建奴真的是魏忠贤一家人击败的一样!

我去他吗的,什么玩意儿?

这些人来过辽东吗?

这些人杀过一个建奴吗?

袁崇焕气得都快神经错乱了,他干脆把挑子一撂,辞官返乡,不干了!

这一下他真要疯了

袁崇焕愤而辞官返乡,孙元化等宁远大捷和宁锦大捷的有功之臣随之黯然离去,辽东军心士气再次一落千丈。

魏忠贤派上的亲信王之臣又是一个没有卵蛋的怂货,畏敌如虎,以致明军在接下来的锦杏大战中再次一败涂地,好不容易用两次大捷积攒起来的优势顿时荡然无存。

阉党克扣粮饷抢夺军功之举更是让原本气势如虹的辽东军变成了一盘散沙,宁远大捷和宁锦大捷中功勋卓著的宁远官兵甚至因此兵变,活活将辽东巡抚毕自肃给打死了!

后面,就算崇祯再次启用袁崇焕也没用了。

人心散了,队伍不好带了,阉党的所作所为已经令边关将士寒了心,没人愿意再为朝廷拼命了。

可惜了这一片大好形势啊!

朱器圾听到袁崇焕愤而辞官的消息,不由连连叹息,明军算是完了,自此再也不是建奴的对手了。

这个时候,他已经回到了南阳,回到了浙川郡王府,因为他“算到”天启已经没几天活头了,大明又要变天了。

崇祯上台以后,又是一番剧烈的内斗,到时候,修建生祠这件事情怕是无法善了啊。

没想到,天启驾崩的消息还没传来,老唐王却先扛不住了。

这天,天气晴朗,阳光明媚,郡王府中一片欢声笑语。

朱聿钛正带着朱婉君和朱婉真在后花园的草地上疯跑,马瑞伶、范心怡和宁秀儿则带着自己的小儿女陪着朱器圾在凉亭中闲聊,一家人和和美美,其乐融融。

这时候朱器圾又多了三个儿女,不知道是不是凑巧,马瑞伶生的又是儿子,而范心怡和宁秀儿生的又是女儿。

可能,这个跟身体也有一定的关系,有的女人,生一个是儿子,再生一个还是儿子,生个女儿都难,有的女人确是生一堆全是女儿,一个儿子都生不出来。

当然,在朱器圾眼里,儿子和女儿都一样,他都喜欢。

他正抱着自己最小的女儿朱婉芳逗笑呢,外面突然隐隐传来一阵马蹄声,没过多久,一个唐王府的仪卫便气喘吁吁的跑进来,满脸焦急道:“小王爷,老王爷病倒了,御医说,他老人家恐怕撑不了多久了。”

啊!

朱器圾闻言,整个人都懵了。

过了好一阵,他才缓缓转过头,看向自己怀里的宝贝女儿。

没有当过父母的人可能不知道儿女在父母心目中有多重要。

他在外征战的时候,几乎时时刻刻在想着自己的儿女,每次回到家里,只要看到自己的儿女,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