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690章(1 / 2)

加入书签

黄昏嗯嗯点头。

确实。

朱棣就是那种当了婊子又要立牌坊的人,他甚至在欺骗他自己,觉得靖难是伟光正的,当一个人把自己都欺骗了的时候,那这个事传到后世,也就能欺骗所有人。

想了想,“那很简单,你可以找到你二伯到底在意什么,然后用这个作为筹码,让你二伯自戕,嗯,自戕对于一个曾经的帝王而言,有点不够体面,要么还是白绫吧……白绫有点难受,还是鸩酒……这个更难受……唉,反正就是找个快乐的方法让你二伯自己去见太祖,再让你二伯去见太祖之前,对那群人下一道‘圣旨’,此事不就完美解决了。”

朱瞻基:“……”

这话说的,世上哪有让人快乐的去九泉之下的方法,最快乐的就是牡丹花下死,可二伯不是那样的人,再者作为帝王,更不合适。

道:“问题就在这里,二伯是想救那些追随他的人,所以他希望我能放过那些人,但这个问题存在一个死结,无论我怎么承诺,二伯肯定都不会相信,因为站在他的立场来思考我的立场,他认为我绝对不可能放过那些人的。”

黄昏其实早就厘清了这个事情的关键。

之所以说这么久,就是等朱瞻基开口求自己,此刻只好继续配合,“那站在你的立场,你是不是无论如何都不会放过那一万多忠义之士?”

朱瞻基沉默了一阵,“是的。”

他们这一万多人,如果一直秉持着信念,就算自己将来登基能压住,万一以后子孙里出两个昏君,这群人再闹事,也会造成极大的影响。

任何一次谋逆造反,都不可以小看,万一被人成了呢?

就像皇爷爷。

靖难的时候,那是何等的不可能,然而到最后,各种不可能都变成了可能,硬是以藩王身份北平三府之地,主宰了整个大明。

千古未有。

万一这群人的后代将来也给你搞个千古未有……

大明承受不起。

黄昏胸有成竹,不徐不缓的喝了口茶,舔了舔嘴唇,缓缓将桌子上那张关于下西洋的计划书往身边拉了拉,看向朱瞻基,“太孙殿下,这么说来,你倒不是主动的想杀这一万多忠义之士,只是担心未来而已,那么问题其实就有了解决方案。”

朱瞻基眼睛一亮,“什么方案?”

黄昏笑道:“流放。”

朱瞻基头大了起来,“流放?流放到奴儿干去?奴儿干已经有三万多靖难之后建文旧臣及其家属了,再加一万多忠义之士去,你是怕以后奴儿干区域造不了反?”

还是得靠套路

黄昏一点都不着急,“谁说要去奴儿干了,流放的地方就只有奴儿干了吗,难道不可以是中南半岛的满剌加或者大城,不能是金帐汗国,实在不行就充军到金帐汗国那边去嘛。”

黄昏没有直接说出自己的意图。

这事得曲线救国来,让朱瞻基去找朱棣,然后朱棣来找自己,要是自己提出来,搞不好朱老板又要东想西想。

朱瞻基有些心动,旋即摇头,“看起来流放得很远,但这些地方都能从陆地上抵达大明,如果大明以后失去了对这些区域的掌控,他们在当地发展起来,万一拥有了威胁大明的能力,岂非是一个巨大的隐患,你也知道,现在的战争已经有了不以人数取胜的趋势了,这一万多人及其后代,万一以后掌控了比火器还要厉害的武器,再进逼大明的话……”

黄昏没好气的道:“殿下,一个人的仇恨还能延续几代人么?”

朱瞻基嘿嘿冷笑一声,“当然可以。”

黄昏:“……”

转念一想,好像真他妈可以,反清复明就是好几代人,大明的宁王造反,也是几代人之后的事情,而朱允炆要是真被这么一刀给杀了,搞不好这些忠义之士还真就要弄一个几代人的仇恨出来。

黄昏,“那就发配充军?”

朱瞻基摇头,“这个处理方法说出来,二伯就不会同意。”

发配充军都是当炮灰。

基本上是个死。

黄昏没奈何的叹了口气,“要是有这么一个地方就好了,像琉球和日本一样,和大明隔着一片海洋,不过琉球和日本距离大明太近了。”

朱瞻基眼睛一亮,“对啊,我怎么没想到,可以流放海外啊。”

黄昏暗暗松了口气。

终于把朱瞻基引领到正确的道路上来了,咳嗽一声,“流放海外也要看地方,如果是个必死之地,我觉得你二伯还是不会同意,所以这个地方一定要挑好,西洋和南洋那边,咱们马上是要去打的,流放过去后,你二伯肯定知道,咱们打西洋和南洋了,顺便也就把他们杀了,所以西洋和南洋不可能。”

朱瞻基嗯了声,“那哪里合适?”

黄昏笑眯眯的,“这些天我在广州这边,走街串巷的时候,和那些搞海外贸易的人聊了天,从他们天方夜谭的聊天内容中,隐然发觉海外还有一片和我们大明没有联系的独立陆地,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