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660章(1 / 2)

加入书签

黄昏实在不知道朱棣因为什么在犹豫。

不过孤身回到应天,他就只有一条道走下去,接下来能否保住大明的基础工业体系,就看自己能不能成功忽悠永乐大帝。

三人急忙跟上朱棣。

朱棣负手前行,边走边说,“能打下金帐汗国,老二你作为监军,功不可没,过几日,朕会将你重新封为汉王,已经通知礼部和宗正寺了,你的郡王府那边也做好准备罢。”

朱高煦闻言狂喜,热泪盈眶,要封王了,终于要重新封王了,老子在兜兜转转之后,终于还是要重新封王了。

大明朝堂,我朱高煦又回来了!

就要跪下谢恩。

朱棣挥了挥手。

示意不用。

而就走在朱棣后面的朱高炽脸色倏然一变,身体摇晃了一下,扶着他的太孙朱瞻基也愣了,为何只奖赏二叔?

打下金帐汗国,我这个太孙的功劳不比他那个监军大?

这是个不好的信号!

重新封王的朱高煦,又有了和朱高炽争夺太子宝座的希望——想必以往那些支持朱高煦的武将,又会重新团结在朱高煦身边。

这也是一个信号,有可能陛下是要用朱高煦去远征。

君臣之间有罅隙!

走在最后的黄昏,忽然就觉得脚步沉重了。

朱老板到底在唱哪出?

从奉天殿到乾清殿,朱棣一直在和朱高煦说话,没理睬太子太孙和黄昏,朱高煦当然乐呵,强行占据了太子的位置,更在朱棣后面回答着各种家长里短的问题。

不过其余人就有点紧张,导致气氛有点诡异。

黄昏看着前面一众人的背影,感觉不太好——朱棣和朱高煦的聊天就不正常,基本上都是询问家长里短的事情,像极了一个父亲去看望定居在另外一个城市的儿子。

这很反常。

透露出来的信息,说明朱棣正在对朱高煦重拾信心。

也在给朱高煦信心。

朱高煦的信心一旦膨胀起来,就会变成野心,那么太子的皇位又要陡然起波澜。

一想到这,黄昏就觉得蛋疼。

老子都三十岁了,真没多少时间浪费在皇位争夺上,老子好歹穿越一世,现在享受了荣华富贵,也享受了在后世享受不到的三妻四妾,但老子还是想正常退休啊。

最迟六十岁。

也就是说,留给自己来为这个世界做贡献的时间只有不到三十年了,如果接下来五年都陷入皇位争夺的波澜中去,是对生命的最大浪费。

郁闷中,终于到达乾清殿。

朱棣坐下之后,没有赐座,默默的看了一眼太子和太孙,对朱高煦道:“这边没你什么事了,交给你个事情,近来有几个外戚在勾心斗角,你知道的,朕现在不想立皇后。”

朱高煦阴狠的一笑,“儿臣知道了。”

我娘是皇后!

这是不可更改的,哪怕我娘现在已经宾天了,你们那些妃嫔也别想,何况父皇也不想再立皇后了,那你们就老老实实的给我呆着!

朱高煦离去后,朱棣看向朱高炽,“在奉天殿,关于去金帐汗国主持大局的人选,太子一言不发,是有什么顾虑吗,此刻说罢。”

一旁的黄昏暗暗心惊。

这一刻的朱棣,徐皇后宾天后的朱棣,倏然就像回到了靖难后刚入皇宫的朱棣,感性少于理性,无时不刻不散发着君王之威。

明显没有以前那么好说话好忽悠了。

看来徐皇后的逝世对朱棣的打击很大,想来也是,毕竟是几十年的夫妻了。

朱高炽也是内心惶惶,父皇最近的转变,确实回到了以前,尤其是今天,虽然不说狠话,但总是散发着一股由内而外的霸气,哪怕身为太子,也感到一股难以言形的压迫感。

想了想,恭谨的道:“此事关系重大,主持金帐汗国大局的人,责任犹在刘宁然和于谦之上,毕竟现在金帐汗国那边叛乱不断,尼格买买提和雄霸配合王聪火真平叛,各种大小战事如火如荼,稍微不注意,我大明雄师在那边就会陷入沼泽之中。”

金帐汗国的局势很不寻常。

打下金帐汗国,大明只出了一万神机营精锐,其余全靠黄昏的蚍蜉义从,而现在蚍蜉义从跑到万户脱儿迷失的领地那边后,保持安静,不再有任何动作,剩下的平叛工作全靠后期入境的大明雄师,为此大明西北和北方各都司、卫所几乎抽调出了最大的兵力。

为此大明户部这边几乎是疯狂运转。

没办法,后勤压力太大!

从大明国内运送大量的粮草和弹药、军械、战马过去,这非常考验国力,反倒是蚍蜉义从在脱儿迷失的领地里有吃有喝……

也就是说,打金帐汗国,其实主要是黄昏的个人行动。

这比王玄策一人定国还要不可思议。

在中央集权制的大明王朝,大明这边一个臣子靠自己的私人武装力量,打下了一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