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609章(1 / 2)

加入书签

这话说得……黄淮直接无语。

太孙殿下听你黄昏的话,怕是想多了,转念一想,貌似咱们眼前这位黄帅在鞑靼的时候,还杖责过太孙殿下。

这也是古往今来唯一份了。

如今这局势,太孙殿下板上钉钉的未来天子,你作为一个臣子不好好巴结,还敢在军事行动中杖责太孙,说出来你可能不信,我是肯定不信。

但这就是事实。

黄淮叹道:“太孙殿下过来,是你请的?你打算从太孙殿下手中要人还是要火器?”

黄昏摇头,“要火器,人就不要了,大明儿郎这一次不作为主力,至于目前蚍蜉义从只有一万六千人,我要想法凑够两万,这事还得仰仗黄使你了。”

征兵啊!

漠北男儿本就能征善战,虽然被大明打崩了,但基本盘还在,只要给钱,只要给配备火器,相信要不了一个月时间,四千人的缺口就能补上。

当然,征兵之后没时间给他们训练了,只能以打代练。

而且还有个问题。

这一次出征金帐汗国,火器并不是绝对王者——因为后勤很可能跟不上,那么弹药迟早是会用完的,真正唱主角的还是刀枪和弓箭。

而这……恰好是漠北男儿最擅长的。

被中原王朝打得丢盔弃甲的北方蛮夷,跑到欧洲去能把欧洲打崩,那么能和大明鏖战多年的漠北男儿,去打一个金帐汗国……

有难度?

黄淮一脸头疼,“这事,是太孙殿下负责。”

军事方面,在瓦剌区域,太孙朱瞻基一个人说了算,黄淮也不好使,所以此事他真的爱莫能助。

黄昏却笑道:“太孙那边没问题,他要想去金帐汗国黄沙舞戟,就得答应我这件事,我是说,希望黄使能早点做准备,把瓦剌各部落的那些勇士名单准备好,到时候我们就直接去挑人。”

需要精锐。

活成了人精!

黄淮刚想说什么,结果来人了。

朱瞻基还没到,火急火燎的方宾先到了。

方宾这个人吧,黄昏觉得就是个小一号的和珅,除了征战黄沙是个纸上谈兵之外,其余各方面的能力都相当出色。

但是又贪。

这些年其实他贪墨的钱不是个小数目,嗯,相对一般官员而言,朱棣在这方面还是管理严厉,加上有锦衣卫和东厂,大明官员们也不敢过分。

于是贪污之类的都是揣摩着圣意来。

可以贪墨。

毕竟当下大明人才紧缺,但绝对不要过了陛下的底限。

否则你现在一时舒爽,但等大明解决了人才紧缺的问题后,就是陛下给你秋后算总账的时候了,虽然不太可能如当年太祖一样剥皮楦草,但让你吃多少吐多少,再用一颗人头当利息,还是很可能的。

这事,咱们的永乐陛下办起来绝对不皱眉头。

别看这几年陛下仁慈,不怎么对官员动刀,但没人会忘记方孝孺和景清的下场——当年还是有彼时才暂露头角的黄昏在说情的情况下。

依然夷族。

如果不是当年黄昏圣母心了一回,恐怕不是夷族那么简单。

不过方宾恰好是贪墨官员者最异类的那一种,他贪墨的钱财,比起曾经的长平布政司梁道、李友直那几个货,要多那么一点点。

但他贪墨的同时,干事也很努力。

所以朱棣能容忍他。

就目前朱棣对大明的掌控,嗯,只提本土的话,大多知州以上官员的贪墨,基本上都在朱棣锦衣卫和东厂的掌控之中。

这事朱棣其实看得很开。

一者人才缺口大,二则,官员贪墨,那也得有事情做他们才能贪墨,当这些民生工程做起来了,那也是有益于国家和百姓,你可以贪墨,但把工程做好了就行。

只要不是巧立名目的搜刮百姓,就可以容忍。

当然,数量太大肯定不行。

朱棣心中的底线,其实不算高:三十万两以上,那你就准备掉脑袋吧。

所以方宾其实已经在走钢丝了。

因为方宾贪墨的钱已经在三十万两左右了,只不过这货在他的职位上,除了兵部尚书一事没做好以外,其他事情简直做得太漂亮。

就是最近在行部侍郎的位置上,辅佐顺天行部尚书,很干了几件漂亮事,比如配合时代电力,很快就已经在顺天全城规范的树立起了电线杆,只等时代电力的发电站就绪,诸如此类的事情不胜枚举。

所以朱棣对方宾是又恨又爱。

你不得不承认,方宾这人太会揣摩圣意了——不管他做出什么政绩,只要有人表扬他,都是对外宣传是陛下的功劳……

而且有一说一,不管方宾在哪里任职,不知道他贪墨的百姓都对其赞誉有加,名声极好,而知道他贪墨的官员,也不得不承认,除了贪墨一事,方宾几乎是完美的。

可惜不是魏征。

简而言之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