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385章(1 / 2)

加入书签

一如正史上的捕鱼儿海战。

元朝覆灭的标志。

又如后世多年后的萨尔浒之战,大明覆灭的征兆。

倒是有点巧。

捕鱼儿海就在撒儿都鲁不远。

这一战,瓦剌输了,大明将全盘掌控瓦剌,再利用奴儿干为跳板,彻底解决女真人,那么大明的北方再无隐忧。

如果大明输了,北方精锐尽失。

影响巨大。

大明就需要将在中南半岛的全部精锐调到北方,中南半岛会失去掌控,所有的事情重新回到原点,甚至形势更糟。

因为瓦剌现在有了撒儿都鲁城市群。

所以这一战,马哈木和黄昏都知道,输不起。

非赢不可。

旌旗连天,战鼓擂动。

天地之间一片萧杀。

城池攻防战,没有野战那么多的头头道道,简单直接粗暴,谁能站在城头,谁就能赢,不想野战会有各种战术行军排兵布阵,什么兵道诡计。

城池攻防战就一点:活到最后。

永乐十四年的秋末冬初,整个世界的目光都聚集在撒儿都鲁。

马哈木压力大。

朱棣压力大。

黄昏的压力……也大。

虽然有五十门火炮,但撒儿都鲁的城池更高更宽,五十门火炮的火力覆盖略有不足,城内五万守兵也可以源源不断的站上城头防守,要想拿下撒儿都鲁,这一次的战损绝对不会少。

很可能是大明外扩战争中最惨烈的一场。

但还是得打。

哪怕是这一次北伐的十五万大军之中,吴哥三万全部阵亡,大明雄师阵亡十万,也必须打下撒儿都鲁,只要彻底歼灭马哈木,北伐大军战损再大,都稳赚不赔。

掌控漠北,联合奴儿干。

女真人……

迟早也是自古以来,再不会有吴三桂开山海关的事情了。

所以黄昏知道,再大的战损都是值得的。

就这?!

经过十数天的重新调兵布局,在立冬的这一天,大明开始攻城。

镇北、归南、竹节三城反而安静。

一则,大明抽调了部分神机营,这三座城池前的大明雄师只负责一件事:只要城内的瓦剌大军敢出城,就全力搏命。

没办法,因为双方兵力相当,几乎没办法攻城了。

最大的优势是神机火器。

但没有火炮。

因为所有的传统火炮都调到撒儿都鲁那里去了。

所以除了李远和柳升率领的那一万点人,守在镇北和归南城外的全是大明骑军,而且清一色神机营,他们接到的命令很简单:敌进我退,敌退我进。

战略意义也无比明显:钉子。

钉死镇北、归南、竹节三城的兵力,不让他们驰援撒儿都鲁。

撒儿都鲁城外。

擂鼓声震天。

详细的调兵遣将工作,黄昏已经交给火炮军的徐辉祖——这个他不得不承认,还是徐辉祖更擅长,对此雄霸、朱瞻基都没意见。

徐辉祖也是镇得住场子的人物。

黄昏依然总领全局。

当然,这个时候他基本上就是看,不去掺和了——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能在漠北布下这一盘大局,黄昏已经殚精竭虑。

他不想成为大明的王振,让朱瞻基变成堡宗。

这一次攻城,和攻打顺中不一样,顺中城比较小一些,而且城内守兵兵力不多,但撒儿都鲁城内守兵足够,只攻一面城墙的话,敌军的兵力可以源源不断的支持城门和城墙,保证这两个地方的安全。

所以是全面攻城。

然后侧重于西门和北门。

尤其西门。

之所以主攻西门,是因为瓦剌守军最有可能通过这个地方突围逃窜,那么重病囤积这边,瓦剌守军要想突围逃窜,只能选择北门和东门。

东门那边,逃窜出去是长平区域,马哈木不会选择那个死地。

北门的话,逃窜出去则是镇北和归南。

那边是有神机营骑军的,可以扎口子。

东门——瓦剌不会这么傻。

所以重点进攻西门和北门,尤其西门,几乎是断绝了瓦剌突围的最佳希望,逼迫瓦剌继续选择和大明决战。

城墙上,马哈木、把秃孛罗率领着一众万户默默的看着城前那一片又一片的黑色兵团。

不是没遭遇过大明这么多军队。

站在城墙上看着十万人的敌军进攻,这是两人第一次体验。

不得不说,甚为震撼。

也很震慑。

不过两人都是身经百战的人,哪会轻易被吓住,很快收敛心神指挥儿郎布防——撒儿都鲁的绝对大权在马哈木手中,把秃孛罗也有极大的兵权。

这是瓦剌最会打仗的两个人。

其实太平也很厉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