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750章(1 / 2)

加入书签

确实知行合一!

不过朱棣还是在犹豫,因为这确实会是一笔巨大的开销。

但黄昏下一句话让朱棣稍稍坚定了信念:“陛下,您可能在担心这个资金问题,确实,国库需要拿出一大笔钱来支持这个医疗改格司,而且还要在大明律中添加几条相关法律,放在任何一个君王时期,这都是一件可以列入青史的大政举动,但陛下您有没有想过,此事若是成功,青史就会记住陛下这一项改格,千万年后,怏怏神州亿万中国子民,会记得曾经有个永乐大帝,改革医疗,让新生儿和孕妇的存活率大增,才有了人口暴增。而陛下您也清楚,国家的强大,人口是一个基础,当有一天,我大明江山之内有子民亿万,有青壮千万,那时候随时暴兵都能有百万雄师之巨,漠北拿什么来抵抗?”

深呼吸一口气,“陛下,此是大明强盛之基础,陛下只需要再忍漠北两三年,待医疗改革司这项举措见了成效后,后续就花不了多少钱,到时候陛下依然可以继续征讨漠北。”

两三年……

朱棣心中迅速权衡。

貌似……可以忍受!

缓缓的道:“那就按照你说的,责令太医院那边组建医疗改革司?”

黄昏大喜。

给大明的第二刀:银行!

黄昏喜而不骄。

看朱棣这态度,明显只是此刻心动,等他歇下来多想想,没准又动摇了,所以还有必要趁热打铁,让朱棣笃定这次的医疗改革。

想了想,道:“陛下不须犹豫,您曾经教过满堂臣子一个道理:不动则已,动则如风。陛下治下的大明,从靖难到如今短短四年,却先后历经了靖难之战、梅殷反叛、还击鞑靼、平定安南,期间尚有编书、下西洋的大手笔,容臣冒犯一句,现在陛下的国库就算有些捉襟见肘,征漠北是可以,但少不了要在史书上留下一句穷兵黩武。而如果这两三年我们采取守势,不仅可以麻痹漠北,还能趁机休养生息,等两三年之后万事俱备,陛下再率雄师远征漠北,借神机营之利,以秋风扫落叶一举荡平这千古隐患,岂非更甄完美?!”

这话里的一些用词其实有点僭越了。

不过朱棣也不是小气之人。

觉得这小子说得很有道理,他竟然无言以对。

黄昏目光坚毅,“而且这两三年我们的休养生息,微臣有信心,利用安南的资源,让大明的实力再上一个台阶!”

朱棣终于被彻底说动,点头,缓缓的道:“如卿所言,朕会下旨意太医院,组建医疗改革司,同时朕会在其他方面全力支持你去帮助医疗改革司落实各项举措。”

想了想,又加了一句:“但你得保证,到时候不能以国之膏腴,丰汝之私囊!”

黄昏笑道:“微臣拧得清轻重。”

朱棣深呼吸一口气,叹道:“两三年啊……”

还要等两三年。

人生有几个两三年。

黄昏一听这话,就知道朱棣还是心有不甘,可以理解,毕竟咱们永乐大帝是马背上的皇帝,不打架浑身难受,笑道:“陛下你可以这么想一下,若是仓促出兵,万一漠北那边不顺利,一次征讨不能平定漠北,那又要往后拖几年,时间上是一样的,与其多次尝试,不如准备充分一击致命。”

心里暗暗腹诽。

你朱棣是把漠北打得没了脾性,但你打了五次,而且最后你还死在榆木川,说好听点,确实给大明打出了几十年的和平,然而并没有真正解决漠北隐患。

知足了罢。

在我黄某人的筹谋下,漠北将来会和安南一样,而非你朱棣五征之后,漠北蛰伏几十年,又让大明头疼的局面。

朱棣脸色一黑,听你小子这话,老子还收拾不了漠北?

转念一想,也有道理。

虽然在战略上要轻视敌人,但战术上却要重视,有一说一,北方从古至今都是中原王朝隐患的这一点上,真不是说历代君王无能。

自己确实应该做到不击则已,一击必杀。

笑道:“还有事没?”

没事就滚。

黄昏此事其实有点饿了,点头说微臣还有事,目光却落在御书桌上的莲子羹和点心上,朱棣无语,挥手对狗儿道:“给咱们的黄指挥端点过去。”

狗儿遵命。

当着天子的面喝粥,还是在乾清殿,有可能殿前失仪,黄昏不蠢,没喝粥,吃了两个点心,喝了口茶,肚子里有东西后,情绪越发稳定,道:“微臣还有个大举措,恳请陛下的支持。”

改革!

要让大明在工业上崛起,很多东西都要改革,只有这样,才可能提前让资本主义在大明蓬勃发展起来,才有可能真正的领先全世界,并且将势力伸到全世界去。

而不是像历史那样,空有震慑全世界的威势,却无法触及大洋之外。

虚名无用。

大明,就要做一个全球警察。

朱棣打了个寒颤。

不知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