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43章(1 / 2)

加入书签

黄昏凛然,“老和尚知道幕后之人是谁了?”

道衍摇头,“不知。”

想了想,对这位比较看好的晚辈说道:“但是可以推测一二,这位幕后者,在朝中得有身份和地位,且应该拥有兵权,就算当下没有兵权,只要振臂高呼,也能有士卒响应,这样的人……你不会猜不到罢。”

就那么几个人而已。

黄昏点头说了几个人名。

确实不多。

朱高煦、朱高燧、驸马梅殷、驸马王宁……等人。

道衍微微颔首,笑眯眯的说了句再想。

飘然而去。

黄昏讶然不解,老和尚这话什么意思,难道自己说的这些人名中,还有遗漏?

还有谁?

黄昏一时间想不出,只能先去处理事情。

先去了南镇抚司找到赛哈智,说要钦差一段时间,让他帮忙照顾着“时代商行”,等钦差回来,再表达谢意。

赛哈智一拍肩头,说老弟你咋给你老哥哥这么见外呢,咱自家兄弟互相帮助不是应该的嘛,又说你且放心代天巡狩,应天这边,北镇抚司敢找你那商行的麻烦,老哥哥立马去收拾他们,其他官府部门老哥哥一样能让他们乖乖听话。

南镇抚司就是这点好,压得住北镇抚司。

其他官府部门的话,南镇抚司压不住无妨,可以让北镇抚司去——操作很简单,找个屁股不干净的北镇抚司官员威胁一番,做个小交易,他还不乖乖帮北镇抚司办事?

以前赛哈智不敢,明着来他真斗不过纪纲。

但现在敢了。

有黄昏得嘛。

黄昏找到沈熙礼,将朱棣的题字交给他,让他找人装裱,挂在商号总部,并找人临慕,批量复制,每一个分店都要悬挂。

沈熙礼大为叹服,东家连朱棣的题匾都能拿到,真奉旨经商啊。

又交代了赵芳生、苟布、张凤阳三名麾下一些事。

最后回了一趟莲花桥平康坊,和吴与弼详谈了许久关于弄《新华字典》的事情,这才打包行李收拾东西先去诏狱和黄观聊了一会,再去徐府。

人间四月天

黄昏跨入徐妙锦的院子,感觉气氛不对。

嗯,一定是自己开门的方式不对。

退出去。

重新推门进来,毫无节操的道:“我已选择了正确的打开方式,请收敛一下你们的杀气,拿出笑脸喜相迎,一起欢欢喜喜去游山玩水!”

许吟笑了。

男人的快乐就这么简单。

徐妙锦依然黑着脸,怒视黄昏,“都是你干的好事!”

黄昏耸肩表示无奈,“锦姐姐这个你真是错怪我了,让你跟我去兴化府,绝对不是我提出来的,是建初寺那个老和尚。”

徐妙锦翻了个白眼,鬼才信。

指着院子石桌上的东西,“这是狗太监来宣旨时带来的东西,说是你的。”

黄昏过去翻了翻。

一块钦差的令牌,一封锦衣卫调任黄昏出任兴化府卫所的文书,还有几个金元宝,约莫两斤多,换算成白银,大概一百六十两。

这是差旅费,不低了,而且很厚道,先发给黄昏,没有让你归来报账。

看了金元宝上的印记,发现是朱棣的私房钱。

心中了然。

自己钦差这事是秘密,不敢走户部那边,怕走漏风声,所以朱棣索性自掏腰包——颇为大方了,须知明朝官员的俸禄是真心低。

朱元璋管的严,明朝官吏不敢太过分。

建文之后,明朝的官吏便开始捞外水了,所以这俸禄制度应该改善一下,不说高薪养廉,至少也得让顾佐、向宝之流能达到他们这个地位该有的生活水平。

徐妙锦出行,当然不用走路。

徐府马车还是有的。

许吟将一应物事搬上马车后,当起了他的老本行:车夫。

因是远行,绯春随同。

马车就那么点空间,黄昏也不好意思挤进去,况且避嫌,难不成还真和徐妙锦挤在车厢里,传出去不好听,对未来老婆的名誉影响极大。

黄昏只好和许吟打挤。

啪的一声。

许吟驱马,扬尘而去。

当马车远去之后,徐府大门后露出一道身影,满身醉意一脸沧桑,眸子里带着丝丝讽刺,对门子颔首示意,“近期闭门不见客。”

说完又回去饕餮豪饮。

门子无奈叹气。

大爷徐辉祖是真废了,从被陛下圈禁之后,整日里泡在酒坛子里,再好的身体也熬不住啊,谁都劝不了他,连徐皇后来也一样。

不管事的徐辉祖就不是徐辉祖了?

依然是徐家长子,一家之主。

谁劝得了?!

为了安全起见,这一路去兴化府,路线完全按照驿站分布状况制定,绝对不在驿站之外住宿——不论世道多乱,只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