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814章(1 / 2)

加入书签

宋白少年成名,受到了宋家的资助。

谈风玉是宋家的女婿,而宋安、宋仁皆是宋家人,正是一人得道鸡犬飞升的戏码。

对于他们,罗幼度直接表明了态度,杀鸡儆猴,所有牵扯人员一律问罪。

宋白剥夺功名,永不录用,杖一百,流放交趾。

陈文显、陈文顗、孟庆亦是如此,他们分别受五十鞭刑,流放交趾。

而宋家掺合此事者,一律流放凉州。

依照律法,宋白所贪污的数额,足以处死。

不过罗幼度念及交趾、凉州汉人稀少,一般不是罪大恶极之人,少动杀戮。

饶是如此,也给予出了警示信号。

对于贪污腐败的官员,罗幼度不给任何机会,也震慑了不少手脚不干净的官员。

罗虞朝廷的俸禄是足够官员过上好日子。

在这种情况下,贪污代价太大,能够有效地控制贪官的数量。

罗幼度看着手中大理寺送来的结案文书。

很快他目光就落在了吕蒙正这三个字上。

吕蒙正在结案文书中的身份是证人,陈文显、陈文顗送礼的目击者。

罗幼度眼中闪着光:这个吕蒙正,莫不是史上那个吕蒙正?

华夏历史上第一位平民出身从破山洞里走出的宰相……

小太监秦翰

罗幼度认真看完结案文书,也了解了吕蒙正掺合其中的缘由,对着面前的大理寺卿说道:“吕蒙正此人正道自持,遇事敢言,必成大器。日后必为我朝,栋梁之材。”

大理寺卿赵上交还能说什么?

你是皇帝,你说的算,笑颜附和:“陛下慧眼识人,臣观吕蒙正亦是不可多得的人才。”

罗幼度也不管赵上交真心还是假意,反正在不久的将来,史书上会来一句“天子慧眼识英杰”。

对于吕蒙正,罗幼度并没有直接招之为官的念头。

他如果记得没错,吕蒙正这个平民宰相是考中了状元入仕的。

就算有了蝴蝶效应,吕蒙正发挥失常,也不至于掉出进士行列。

待他参加科举的时候,自然会受到特别关照。

在此之前,罗幼度并不准备破坏规矩,对吕蒙正破格任用。

科举是百姓、寒门唯一晋升的途径,罗幼度身为皇帝,更要维护他的合法化,这样才能更好地维护科举的公正……

身为制定规矩的人,最忌将规矩视为无物。

现在朝廷对于人才的需求并不是很大,没必要给吕蒙正开小灶。

真要做了,对于吕蒙正本人也未必是好事。

给外界透露一个自己看好吕蒙正的消息,足矣。

赵上交离去后不久,罗幼度收到了刘载求见的消息。

罗幼度让人将刘载请入殿内。

刘载手中拿着一封奏章,颤颤巍巍地说道:“老臣年事已高,已不堪大任,特来请辞。”

罗幼度并不意外,进奏院发生了这样的事情,刘载这位宋白的上司难辞其咎。

罗幼度没有直接处罚,已经很给刘载这位老臣面子了。

如果他今日不来请辞,不知进退,等待他的唯有不体面的罢黜。

刘载在罗虞朝廷这些年,兢兢业业,除了看错了宋白,并无他错。

罗幼度也想他能体面一点离开。

官场并非一味的阴谋算计,也讲究人情世故。

罗幼度看着刘载没落的身影,微微一叹,然后琢磨起接替刘载的人选。

进奏院掌控国家喉舌,事关朝廷信誉,此事可一不可二,不能再出现这类问题。

“谁最合适呢?”

罗幼度突然想到了一人宋雄,宋雄是最早调任去陇右的官员,他在陇右也干出了不俗的成绩。

陇右百姓胡化严重,民俗轻薄,百姓大多信藏传佛教,敬畏病人,以为是魔鬼附体。对病情危重的父母,不亲自伺候,反而选择请喇嘛驱邪。

宋雄一方面对藏传佛教重拳出击,一方面因势诱导,使风俗得以改观。

同时他还鼓动百姓开荒灌溉,令得陇右百姓大获其利。

此外,他在幽州的时候,从事文教工作,对于教育方面很有心得。

他联系李谦溥、吕端、李昉将陇右几个州府的教育连接起来,用空闲时间组织诗文辞赋之会,还让儒生研讨儒家经典,勉励青少年学习,令得吐蕃化严重的陇右,学风渐浓。

关于凉陇地治理,宋雄、吕端功居第一。

不过吕端小事糊涂,大事不糊涂,进奏院很多工作考验的是心细。

显然吕端不适合,宋雄是最佳人选。

“就他了!”

罗幼度当即动笔下旨,将宋雄调回汴京。

罗幼度派人将旨意传给议政厅,给宰相们盖印。

正当他准备批阅奏章的时候,又得到了张进求见的消息。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