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719章(1 / 2)

加入书签

故而表面上称他是韩夫子,背地里直叫韩钟馗。

卢龟龄叹道:“朝廷这是管得太严了,互赠小妾本是佳话。现在却成罪行了……也罢,反正莺歌就在为兄家中,锦安兄就将这里当作自己家一样,随时来玩。”

卢龟龄本就豪气大度,更兼面前这个青年是当朝工部侍郎陶秋的长子陶肃,陶锦安。

卢龟龄家财亿万,并没有想着躺在钱上一辈子。

他有理想有抱负,发展自己的事业。

这能够与工部的人扯上关系,未来肯定是钱途无量。

陶肃笑道:“全福兄够朋友……”

朝廷百废待兴,罗幼度崇尚廉洁,满朝文武自然也争先效仿,以身作则。

尤其是新朝新时代,为了在青史上留下自己的清廉之名,不少官员甚至对自己格外苛刻,连罗幼度都看不下去,觉得自己亏待手下。

但其实他比朱元璋大方得多,存着高薪养廉的心思,官员的俸禄足够养活一家子人,连请客应酬都算计在内的。

只要不大手大脚的挥霍,生活完全保障。

结果以王溥这类重名的大臣,穿着打补丁的袍子,没少让罗幼度觉得碍眼。

但这种效果是好的,上位者不贪,下面的人就不敢大贪。

黑灯瞎火的地方小贪小摸不可避免,但是只要一露馅,就会受到严惩。

本来俸禄就不差,贪污风险又大,贪腐自然也少去了。

陶肃现在就是八品小官,属于有贼心没贼胆的。

如果在一个风气不好的朝廷里干活,妥妥的贪官一枚,但在罗虞朝廷,却只能勤勤恳恳的当一小官。凭借着父亲的地位,与卢龟龄这样的人为友,混吃混喝。

陶肃推开了怀中佳人,一脸肃容道:“今日弟前来是有要事与全福兄商议。”

卢龟龄挥手让周边侍奉的人下去,忙道:“锦安兄可以直说。”

陶肃叹道:“全福兄可知陛下动了迁都之意?”

卢龟龄一脸愁容道:“如何不知?真要迁都,为兄损失可就大了。”

他在汴京有许多地产商铺,甚至有不少都在皇城附近。

如果迁都,卢龟龄将深受其害。

陶肃说道:“陛下只是动了迁都的想法而已,念头并不意味着一定能执行。给全福兄透个底,朝堂上不少官员都在汴京立业,不愿意迁都的大有人在。我陶家几代都是开封大梁人,岂甘心舍弃家业去洛阳?”

拖字诀,拿捏圣意

卢龟龄听得此言,眼中闪过几丝期望。

他父亲留给他的家财亿万计,还有一些赚钱的生意,等同躺在钱山之上,纯挥霍一辈子都挥霍不完。

但卢龟龄有自己的念头想法,身为范阳卢家人,卢龟龄当官的才能,已经成为族人的笑柄,他不想成为世人眼中的二世祖。

官道走不通就踏商途。

他有钱有资本还有一定的人脉……

在卢文纪去世之后的这些年里,卢龟龄在汴京开了不少的店,买了不少的地。

卢文纪相信作为大一统罗虞王朝,汴京发展前景无限。

尤其是靠近皇宫的地段,寸地寸金。

开店买地稳赚不亏。

卢龟龄手上很多地都是高价买来的,在迁都消息未传达之前,汴京的房价物价是蹭蹭蹭地上涨。

卢龟龄买到手的价格并不便宜,只是他相信这玩意在手,肯定有升值的空间。

结果等来的却是朝廷准备迁都的消息。

那一瞬间,卢龟龄心里拔凉拔凉的。现在听有可能不迁都,整个人都兴奋起来,可随即又满心好奇,说道:“不知为兄能够干什么?”

卢家早就今非昔比了。

黄巢起义加上数十年来的武人当政,以文为主的卢家,在政治场上失去了竞争力。

要不然卢龟龄也不至于一官半职都混不上。

他除了钱,什么都没有,不知陶肃跟他说这事,意义何在。

他这话一出口,又有些心虚。

别看他贼心很大,时不时地就登上高楼,幻想自己能够坐上那万万人之上的龙椅,现实里却不敢有半点僭越。

据说迁都是罗幼度的意思,什么“凤凰出洛,玉玺现世”都是他自导自演的。

这跟开国皇帝对着干,跟找死有什么区别?

他又忐忑地加了一句:“迁都是陛下的意思吧。”

陶肃自然知道卢龟龄的担忧笑道:“全福兄可别小觑了家父以及高居庙堂的诸公。”

他细细解释道:“陛下是开国之君,英明神武,是可比秦皇汉武,与前朝太宗皇帝相比的存在。”

“陛下为了迁都,不知用什么法子制造了异象,可见他迁都之意很坚决。正面与他对抗,不过以卵击石,自取灭亡而已。”

“故而家父与诸公商议,阻止迁都只能迂回而行。洛阳受到战火侵袭,洛阳宫以及整个洛阳城都需要大规模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