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671章(1 / 2)

加入书签

伊审征只听懂一二,却也透着一副明白的表情。

张进道:“我军跨海而战,海东的稳定至关重要。这些日子海东的局势有些不稳,契丹甚至有灭高丽的意思。陛下需要两人出仕高丽,为朝廷打探海东情况。以便我朝能够随时随地了解海东的情况,在关键时候,做出合适的举动。”

伊审征“啊”的一声,有些后悔答应得太快了。

这远离蜀地本就让他难受,现在要去海东?

那谁来照顾他的父母?

陈处尧眉头紧锁。

张进道:“陛下说了,此任务至多不过三年。三年之后,不管情况如何,二位皆记大功。若能取得奇效,即便封爵亦不在话下。”

伊审征原本不愿,可一听只有三年,瞬间心动了。

陈处尧双眸也是一亮。

三年时间,最次都能换一个大功,这买卖还是很划算的。

伊审征心动道:“可是在下对高丽一无所知,三年时间?如何能够成事?”

张进看了陈处尧一眼,道:“这个我们早有安排。高丽王对于中原人才向来很是看重,不管才干如何,都会先行供着,再来细看能力才略。当然,关键还得靠陈先生……陈先生当年为江南出使契丹,深得契丹酋长器重,甚至不惜扣留也要阻止先生回江南。最后是契丹政变,陈先生方才寻得机会南下。现今江南已灭。陈先生在中原不得重用,意图回契丹一展抱负。”

“这北方为中原封锁,走海路从高丽转去契丹上京最是安全。以王昭求才若渴的心思,加上现今契丹与高丽的关系,他必然不会让陈先生北上,反而会劝先生留在高丽。”

罗幼度从江南诸多大臣中选择陈处尧并非没有缘由的。

他有在契丹展露才华的事例,凭借这关系,他的身份很容易受到王昭的接纳认可。

至于伊审征,则是志同道合,约好一起投效契丹的好友。

陈处尧先看了伊审征一眼,犹豫了片刻,说道:“在下斗胆多问一句,陛下可有谋海东的心思?”

张进顿了顿道:“陛下一代雄主,若有机会,自当取之。机会不至,亦不勉强。”

陈处尧作揖道:“愿为陛下效力。”

伊审征犹豫再三,一咬牙,鼓起勇气说道:“某也愿为陛下效力。”

张进激昂道:“好,两位先生都是大忠大义之辈,我张进交你们这对朋友。武德司已经安排人入高丽,今日在下会安排人授予你们与他们联系之法。”

陈处尧泰然应对。

伊审征脸色却是一红。

陈处尧是跟着李景一并归顺,道德上并无可指责之处。

但伊审征却是因惧怕中原势大,与李昊一并主降,而且是最早修书罗幼度投降的那一批人。

大忠大义这四个字,对他而言有些刺耳。

不过他脸皮厚,很快就淡然自若。

得到张进的汇报,罗幼度笑着说了一句“辛苦了”,指着一旁的凳子示意他入座。

张进谢礼之后,坐在了凳子上,说道:“陛下,臣有一事不解。”

罗幼度说道:“说!”

张进道:“陈先生是个有抱负的能人,臣看得出来,他甚至有为陛下取海东之意。可伊先生,此人品性不端,胆小怕事,未必值得信任。”

罗幼度颔首道:“这你就小觑伊审征了。陈处尧是个干吏能臣,可能臣干吏未必就能出头。相反伊审征这样懂得揣摩主上心思,见风使舵的人,更容易将自己的特长所展现出来,赢得他人欢喜器重。伊审征唯一不足的就是忠心……不过只要他父母还在中原,他就不会受到高丽的利诱变节反叛。”

伊审征是自私自利不假,然他为人至孝。

他的母亲早年患病,药石难医,有生命之危。后来遇到一方士,说要用伊审征的大腿肉做药引,方才能救他母亲。

伊审征并不信方士胡言,但还是一刀割下了自己的肉。

在无计可施的情况下,伊审征只求那一线希望。

结果他母亲还真渐渐康复过来了。

什么原因谁也不清楚,但肯定不是那块肉。

伊审征也因此现在走路都有一点点瘸。

伊审征或许德行有亏,但他的孝道是毫无瑕疵的。

这也是罗幼度放心用伊审征的原因。

这派人远去千里之外的他国效力,最难的就是要确保对方的忠心,不会变节。

用陈处尧,是用他的自信与雄心,相信他不会为了高丽的那点利益,放弃中原这个舞台。

而用伊审征,则用他的孝。

怀念故国

罗幼度安排陈处尧、伊审征入海东以后,开始处理清源军归附的事情。

留从效已经向朝廷上表《纳地表》,将泉漳二州进献。

于朝廷而言,这纳土归附有着跨时代的意义。

整个朝廷都极为重视,罗幼度为此还举行了接纳礼,在文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