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573章(1 / 2)

加入书签

这一夜直到快宵禁了,谈府来客方止,翌日一早便又有客登门。

此番“盛况”自然传遍京师,那弹劾刘瑾的折子果然少了近一半儿,

内阁议事时,刘宇倒是意气风发,其余几位阁老面色都不甚好。

当礼部尚书费宏将昨日拟定的宗藩条例拿出来时,几位阁老面色更难看了。

蔡驸马立时就跟着将几份誊写下来的山西宗藩、宗禄现状递过去,又痛陈晋藩、代藩从逆大罪,然后直接表示,皇上已经派锦衣卫往山陕去调查此事了。

几位阁老大吃一惊,连说不可,都道“值此安化叛乱之时,宗藩人心不稳,朝廷正当安抚才是”云云,苦口婆心劝年轻的帝王莫要冲动,收回成命。

如费宏所料,众位阁老还都一边儿劝皇上一边儿无比凶狠瞪着他,那目光仿佛在说“皇上年少胡闹,你也糊涂了?怎的不拦着?!”

似乎若非在御前,只怕就要破口大骂了。

费宏欲哭无泪,那位祖宗啊,我这一把老骨头也得拦得住啊!

蔡驸马则颇为淡定,先一步代皇上答了,“陛下已收到宁夏密报,叛乱已平,大军不日便可回京。想来这一两日战报就会到内阁了。”

又状似无意道:“泾阳伯的大军,想来到了山西便会回还。”

众阁老闻言先是一喜,皆没想到平叛如此神速,之后又是一忧,既大军腾出手来了,皇上这是真要收拾山西宗藩了。

虽说朝廷不惧战事,但文臣口中总归是“兵者凶器也,圣人不得已而用之”,众阁老依旧表示,只要动了刀兵,便是百姓受苦。

蔡驸马却耿直道:“宗室有此败类,不去惩治、不以条例约束,才会更让百姓受苦。山西百姓如今已是甚苦!”就差没说怕宗藩反,难道不怕百姓反吗?

众阁老一时语塞,但事涉宗藩,多谨慎都不为过,哪个也不敢说动了山西藩王们是好事。

就这时候,一直支着腮帮子百无聊赖的寿哥清了清喉咙,翻了翻眼皮,道:“朕欲在山西建山西武学。”

众阁老一愣,不知皇上怎么又天马行空的来了这么一句。

听得寿哥道,“武学选址不在太原府,在泽州府。诸位老先生都知罢,泽州冶炼极佳,武学中将设有‘兵械研究院’,暂调兵部武库清吏司郎中李延清过去,继续研究新式兵械、战车。”

这所谓兵械研究院正是想依托泽州发达的冶炼技术,借助泽州匠人们的巧手,将李延清研究的图纸尽快转化成试验品乃至批量生产的成品。

而山西离边关近便,兵械可以很快送达战场,检验使用效果。检验结果也可以很快反馈回研究院,第一时间加以改进。

蔡驸马适时插话道:“泽州府封给了代府宣宁王、隰川王。”

言下之意,这不收拾了代府,如何在泽州建武学?

李延清到底是杨廷和女婿,杨廷和要避嫌,不好再说话。

王华本就管过京卫武学,素来赞同兵械应不断改良升级,沈瑞能山东水师推广使用新式武器也多亏了王华的支持。

且之后王守仁在南京水师、陆军中也进行了推广装配,同时着令南京兵械局开始新兵械研发,王华还特地协调户部调拨了专款。

虽王华厌恶刘瑾,也恨屋及乌厌恶刘瑾门人如李延清父亲李鐩,但就事论事,王华还是认可李鐩、李延清父子在工程、器械上的才华的。

此番派李延清过去主持这兵械研究院,王华是没有意见的。

李东阳斟酌着措辞,想说武学自然是好的,但择址事关重大,也不是非泽州府不可,还试图不与藩王撕破脸。

然他还没开口,寿哥已收了支腮的手,微微坐直了些,又道:“武学内也设四夷学院,是为四夷馆分支。”

四夷馆一直是李东阳主持,闻言他有些错愕的抬起头来,眼中精光灼灼。

他还没老糊涂,这不是皇上为了说服他们方特地挑出与他们有关系的两个机构,这分明就是,皇上意在蒙古!

北虏屡屡寇边,他如何不恨?

他亦有一腔抱负!

奈何现实是,现下朝廷还无力开战,近几年各地灾荒不断,若不是山东辽东异军突起,海贸上进项颇多,国库只怕早已支撑不住了。

李东阳深吸了口气,终还是劝道:“皇上圣明,只如今国库刚略有盈余,实是……”

寿哥嘿嘿两声,皮笑肉不笑,道:“正是国库不宽裕,才要开源节流。开源嘛,朕拟在平叛之后,开大同马市。四夷馆在通商中也用得到嘛。”

“至于节流。”寿哥拍了拍御案上的宗藩条例,凉凉道:“正该从宗禄上省一省。没得白花花的银子,倒养出群祸国殃民的反叛来。”

李东阳与王华、杨廷和迅速交换着眼神。

国库问题也一直是压在他们心上、让人喘不过气来的巨石。

而宗禄,也着实是国库快背负不起的大包袱了。

然宗藩改革,这影响委实太大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