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2270章(1 / 2)

加入书签

初瑜见两人说到这里,也跟着说道:“是啊,八婶,我们老太太不敢轻动,也是顾及此处。皇上正对李家憋着火,这个时候实不宜横生枝节。李家有婶子的女儿、女婿,也有我们老太太的侄子侄孙子,谁会不拉扯一把呢?”

八福晋被她们母女说得泄了气,不复之前的理直气壮,道:“如此,就真要走一步、看一步了!”

她有些沮丧,没有心情闲话家常。

七福晋见状,便告了个罪,携初瑜一道出了郡王府。

“难得你出来一趟,跟我家里去坐坐。”七福晋携初瑜的手,道:“昨儿宫里召了我带你七妹妹进宫,想来不久,就有指婚的旨意。”

说话间,她拉着初瑜,上了她的车架。

“七妹妹明年才及笄,现下议婚太早了吧?”初瑜想起自己这个异母妹妹,自己出阁前才出生,比妞妞才大一岁,道。

“不早了,你当年也是十四岁指的婚。今年选定人家,明年出嫁,正是好年纪。现下皇上看重你阿玛,只盼着七格格有福气,指个京城的勋爵子弟,省得到蒙古吃苦。”七福晋道。

自打五格格出嫁后,七福晋身边寂寞,就带了七格格在身边教养,所以对这个庶女,也有几分真心。

初瑜想着自己出嫁的姊妹三人,两人留京,比照其他王府,已经幸运太多。七格格要是也留在京里,那就是无上恩典了……

马车刚进东江米巷,就见有管事迎上来,隔着帘子道:“福晋主子,宫里来人了,王爷让奴才来迎福晋回府。”

七福晋听了,心中惊诧,转头对初瑜道:“莫非是七格格指婚的旨意下来了,怎么这么快……”

王府前厅,陈福不见七福晋,笑着对七阿哥,道:“要不,王爷先接旨?”

七阿哥道:“如此也好。”随即,就带着几个儿子跪接旨意。

陈福正色宣旨:“封和硕淳亲王允佑女为郡主,婿三等公年羹尧子年熙为和硕额驸,钦此!”

势同水火

等七福晋与初瑜两个,乘坐马车到二门外下车,双双赶到王府前厅时,陈福已经宣完圣旨走了。

七阿哥的脸上不见喜色,使得弘曙兄弟几个也都惴惴不安。

将众人都打发下去,弘曙方低声问道:“阿玛可是觉得年家太招摇了?”

父子多年,对于七阿哥谨慎处世的性子,他这个长子也心知肚明。

年家是外戚,又是正当红的显贵,与他们家结亲,不用送女儿去蒙古吃沙子,搁在其他王府,多半是觉得欢喜。

然,七阿哥行事向来低调,倒未必乐意结这门亲。

七阿哥抬起头,将四个字搁在肚子里,没有说出来,那就是“盛极必衰”。

五格格的婆家,也是满洲勋爵,公爹早年为封疆大吏,现下又如何?越是惹眼的人家,起伏越大,家族兴衰,只是帝王喜怒之间。

这会儿功夫,七福晋与初瑜到了。

弘曙见状,忙躬身给嫡母见礼。初瑜跟在七福晋身后,也给七阿哥请安。

七福晋叫他起了,视线却落在香案上的黄绫圣旨,带着几分激动问道:“王爷,可是七格格指额驸……”

七阿哥点点头,道:“正是,封了郡主,指给年羹尧嫡长子年熙……”

听到“年熙”时,七福晋与初瑜两个都诧异出声,皱起眉来。

七阿哥见状,晓得有异,叫众人坐了,而后问道:“福晋,可是有什么不对?”

七福晋犹豫一下,道:“有些内宅女眷里传的闲话,也不知是真是假……都说这年家大公子,八字极硬,幼年克母,少年时随父上任,克死了继母所出的小兄弟,还差点克死年羹尧,后来父子分开,才使得年羹尧逃过一劫;前几年说亲,都下了大定了,又克死了人家没过门姑娘……”

对于八字什么,七阿哥是不信的。

他在宫里长大,见过的鬼蜮魍魉多了,自不会像无知妇人那样迷信八字五行之说。

不过无风不起浪,从这闲话中倒是能听说年羹尧与年熙父子关系不算相谐。就算是之前父子关系好,也有人希望他不好,要不然也不会出现“父子相克”这样的闲话出来。

七阿哥的心,莫名安了许多。

见初瑜也忧心碌碌的模样,七阿哥转过头,问道:“你也听过这些闲话?”

“前几年听过一句,没有额娘听到的详细,还听说年羹尧继夫人与年熙关系有些疏离,具体原因就不得而知了。女儿担心的,是年熙这几年没有断药,前几日年家老太爷还从额驸这讨了虎骨过去。”初瑜说道。

听了这话,不仅七福晋着急,连七阿哥与弘曙也都有些动容。

可是圣旨已下,不管对方是否如何,谁敢违旨……

气氛有些沉重,初瑜道:“具体如何,还不得知。许是年家老太爷疼惜孙子,比寻常人家娇贵一些也是有的。”

不过是安慰的话罢了,七福晋见七阿哥不说话,对初瑜道:“回去跟额驸仔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