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632章(1 / 2)

加入书签

虽不过几日功夫,但是凭着四阿哥粘杆处的灵通,影影绰绰的,四阿哥心里也有了几分计较。

他将自己关在书房半日,寻思许多。设身处地,他也能体谅皇父的艰难,只是心里到底有些忌讳……

要不是贪官污吏横行,使得国库空糜,怎么会闹到这个地步?

想到此处,他对那些国之蠹虫越发愤恨。

戴锦站在书房门外,犹豫了半晌,还是隔门低声禀道:“爷,年羹尧的长子带着年礼到了,进京给爷请安。”

“年熙来了!”四阿哥听了,放下手中的折子,站起身来,道:“带他过来说话。”

少一时,戴锦带着一个年轻人进来。

那年轻人十六、七岁年纪,眉清目秀,倒是好相貌,不过脸色苍白,看着有些单薄。见了四阿哥,他已经甩了袖子,打千见礼。

他就是年羹尧的长子年熙,虽说年家是汉军旗,但是祖上归满洲的年头久,行事皆从满俗。

四阿哥已经上前,双手将年熙扶起,上下打量了几眼,道:“这一转眼,就长这么大了。同你阿玛上任时,还是个孩子。你阿玛可好?天怪冷的,怎么派了你来?这一路上可是辛苦。”

怪不得他同这个内侄亲近,自康熙四十五年,年羹尧发妻纳兰氏病故后,年熙就被姑姑年氏接到王府这边抚育。

直到康熙四十八年,年羹尧外放,年熙才回了本家,随同父亲继母上任。

“王爷,奴才阿玛还好,只是想念王爷,盼着能早些回京;却是因西北战事的缘故,递了几次请求回京陛见的折子,皇上都没有允。”年熙见四阿哥还像过去那般慈爱,也带着几分亲近,红着脸回道:“奴才也是想念姑姑与王爷,央求了阿玛,得了这个差事。路上有些劳乏,但是想着能见姑姑与王爷,奴才就不觉得累了。”

他孩提时失母,父亲别娶,在他心里姑母年氏就如同母亲一般。

四阿哥见他目光中满是亲昵,心里亦是一暖,拍了拍他的肩膀道:“回来就好,回来就好。我同你阿玛提过好几遭,就是不放心你的身体,想着接你回京调养。不过想到你是长子,需要在你阿玛身边帮衬,才拖延至今。这次却是不许走了,还同过去似的,留在这边府里。你的屋子,还给你留着。”

说到这里,四阿哥想起已夭折的与年熙同龄的三子弘昀,不由有些黯然。

年熙孩时,在四阿哥府时,同弘昀阿哥亦是私交甚好。见了四阿哥神情,他忍不住开口劝道:“姑父不要伤怀,省得小阿哥的下难安。听说姑父家添了两个表弟,侄儿还没给姑父道喜。”

他也是真情流露,一时间按照旧时称呼叫了。

四阿哥虽平素冷面,也是重情之人。见他如此,没有怪他逾越,反而越发亲近,点了点头,道:“先去给福晋与你姑母请个安,她们两个都疼你,晓得你回来,指定也欢喜……”

年熙恭恭敬敬的应了,有一句话却是没有说。

那就是他父亲让他回京,也有让他回纳兰府探病之意。他生母是纳兰明珠孙女、纳兰性德次女。

如今他母族人丁凋零,纳兰府的当家人揆叙又卧病在床。

年羹尧早年离京时,同自己这位叔岳父关系也甚好。即便妻子病故,又续娶宗室女为继室,他也同纳兰家保持往来。

纳兰氏病故,留下一子一女,一子就是年羹尧的长子年熙,一女夭折。

揆叙缠绵病榻许久,年羹尧顾念旧情,就使儿子接着进京送年礼之便,探望叔姥爷……

曹府,书房。

曹颙拿着十六阿哥的信,实是哭笑不得。

“举荐”自己去户部,这叫什么事儿?这六部除了堂官,就是司官,堂官从一品尚书、正二品侍郎;司官最高的就是正五品郎中。

文官不同武官,这打仗的时候,有二十岁的将军,那是宗室皇族,挂个名等着功劳就好。这二十三岁的侍郎,执掌部务,不是儿戏,是什么?

若说正五品郎中,曹颙康熙四十八年,从侍卫处出来,接的第一份差事就是户部福建司郎中。熬了七、八年,不提功劳,这卖命的苦劳也有好几件了。难道熬到最后,就是回到原点,从头再来?

他站起身来,有些坐不住,实不知康熙葫芦里卖得什么药。

虽说他不贪恋虚名,但是如今父亲刚请辞闲赋,若是他真被贬到五品郎中,那少不得就要有小人跳出来对曹家落井下石。

他不是畏惧,只是觉得麻烦。

他撂下信,从书房出来,走到廊下,唤了个小厮道:“去门房问问,老爷回来没有?”

那小厮应了,还没有转身,曹颙就见曹寅从影壁后过来。

他忙迎了上去,道:“父亲回来了,老尚书身子如何?”

原来,听说玛尔汉身子有些不舒坦,曹寅去尚书府探病去了。

“还算硬朗,只是耳朵越发背了,有些糊涂,拉着我扯着嗓子说了半晌三藩之乱时的事儿。”曹寅随口回道。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