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205章(1 / 2)

加入书签

京城地米,都是从江南运来的漕米。因去年江南水患,很多田地欠收,地方粮价偏高。引得京城这边米价也跟着上扬。米价贵贱,涉及到民生大事,众人岂会错过这个消减噶礼风头的好机会。怕是用不了多久,弹劾噶礼在江南任上渎职的折子就要堆满御案。这下子,看来那噶礼也没心思打曹家的主意了。

二月初二,圣驾打畅春园出发,幸五台山,命太子胤礽、三阿哥胤祉、八阿哥胤禩、十阿哥胤誐、十三阿哥胤祥、十四阿哥胤祯随驾。

圣驾不在宫里,自然也没人隔三差五来上书房训诫一番,小阿哥们松快了不少。唯一不满的,就是十六阿哥。他性子活泛,最是不耐烦上书房这课的,偏偏随驾的阿哥到十四阿哥止,没有他的份。不过,他也没亏待自己,隔个几日就找由子出宫溜达一圈,使得曹颙都跟着悬心。

二月初九,上书房下课,十六阿哥又笑眯眯的踱到曹颙这边。

曹颙瞧他那笑脸就知道他想干嘛,却实在没法子,毕竟这孩子劝也劝不住。这十六阿哥一贯天不怕地不怕,且总认为天子脚下,哪有那么多的歹徒!因此总对旁人的劝解当作耳旁风,依旧我行我素,溜达乐呵自己个儿的。

他自是不怕,可曹颙却不敢掉以轻心,生怕遇到个不开眼的,让这位皇子有点什么闪失。不过,四个皇子侍卫手底下都有两下子,外加上魏家兄弟两个,细论起来这护卫实力也不算是弱,曹颙只消加倍提防周遭就是。

出了宫,曹颙与十六阿哥并马前行,其他诸人骑马跟在后面。最近,十六阿哥同庄先生似的,迷上了昆曲,偶尔也能够唱上一嗓子,倒是学得有模有样。他们前往的目的地,就是崇文门内的浙江会馆,红遍京城的三喜班,平日就在这里搭台子。

曹府过年时,也曾想过要请这三喜班唱戏,不过他们的场子早排满了,就只好请了另外两家。

戏台在浙江会馆的西部,是个单独的大院子,中央是戏台,四周是半开放式的茶座。

曹颙他们到时,座位上已经满了一半。有个年长的侍卫,看来是对这地方熟的,喊了茶馆掌柜的,递上一个小元宝。那茶馆掌柜哈着腰,操着口余杭话,“大爷长”、“大爷短”的将大家让到靠前的两张桌子。

曹颙与十六阿哥坐在前面的桌子,魏家兄弟与四侍卫坐了后面的,小满与小太监赵丰则去茶坊那边盯着他们泡茶去。

今儿上演的正是《牡丹亭》中的名段《惊梦》,随着锣鼓声起,盛装的“杜丽娘”扶着小丫鬟,轻轻的走上台来。尚未开口,单单媚眼如丝的往四处看了一眼,台下已经是叫好声一片。只见她黑鸦鸦的头发挽着云鬓,额前都用飞金贴巧,越发衬托着雪白的一张鹅蛋脸,两条微微蹙起的蛾眉,一双稍稍开合的凤眼,再加上玉脂般的鼻梁,樱桃般的小嘴,真真是个绝色佳人。

就连两辈子见惯了美女的曹颙,看到台上这体态风流、风姿绰约的美人,也不由得心热。不过,随后发现有些不对劲,没听说这时候有女优伶的。想到这里,他忙仔细往那美人脖子处望去,果不其然,虽然穿着小立领的戏服,但仍掩不住那微微突起的不正是喉结吗?!曹颙忙喝了口热茶,心里一阵恶寒。

“梦回莺,乱煞年光遍,人立小庭深院。”那旦角已经轻启朱唇,慢慢的吟唱起来。台下的人大都看直了眼,一时之间肃静下来,满场就是那戏子的清音。

随着一个曲牌唱毕,终于到了生角上台。曹颙随意看了一眼,却是个熟人,正是宝雅曾赞过的柳子丹。

那柳子丹穿着绣着梅花的衣服,手里举着一截柳枝,开口唱到:“‘莺逢日暖歌声滑,人遇风情笑口开,一径落花随水入,今朝阮肇到天台’,小生顺路儿跟着杜小姐回来,怎生不见?”

接下来的戏份自不用说,自然是才子佳人“领扣松,衣带宽”,“忍耐温存一晌眠”。

出了会馆,曹颙还是叹息,若是那旦角是个女子的话,那真算得上是如花美貌,这样一张脸长在男人身上,实在让人不能不觉得遗憾。仔细算起来,他却是曹颙来到这世上看到的最美之人。

十六阿哥意犹未尽的样子,说起那旦角,满脸的欢喜:“曹颙,这杨子墨真真是个绝色。四九城的班子里,就没有见过比他妆扮好的旦角。那神态实在是妩媚,勾得人心里难受。啧啧,我就是住在宫里,若是开府在外,就将他抢到府里去。”

曹颙听着前面还没什么,后面却有些怪异,忍不住瞥了十六阿哥一眼,平日里没发现这孩子有那方面的嗜好。莫非,那杨子墨魅力大的,已经让他转了性趣。

十六阿哥笑着捶了下曹颙的肩膀:“瞎想什么呢?我是那号人吗?不过是见他妆扮起来实在美,就是瞅着养养眼也是好的。”

两人正说着话,等会馆的伙计牵马出来,就听侧门那边闹腾得不行,隐隐的传来打骂声。曹颙虽不是多事之人,但无奈十六阿哥是个爱凑趣的,被他扯着过去瞧热闹。

“红颜祸水”这词果然不错,原来方才听戏的客人中,有两位辅国公府上的小公爷,算起来也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