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86章(1 / 2)

加入书签

说到这里,父子两个都松了口气,几百万的债务背着,就像是悬在头上的利剑,如今总算是有点指望。

气氛不再似刚刚那般沉寂了,曹颙由茶庄想到珍珠那边,眼看珍珠就要有所进益,那收入就算比不上茶园子,也定会很可观的。只是眼下还没有引起世人关注罢了,若是两三年后众所周知,难道还要这样拱手让人不成?不知不觉,他说出心中所惑。

曹寅并不是很担心,笑着宽慰曹颙道:“珍珠那边与茶园大为不同。盐茶之类,关系到国计民生,长久的握在手中,就是犯了朝廷的忌讳。但这太湖珍珠再好,也不过是速成之物,还能够好过东珠不成?咱家这类珍珠是做不得大用的,不过是些闺阁饰品罢了,便不必顾及许多。且咱们曹家,置办下一两处产业,也是无可厚非的。因此,颙儿你就不必忧心了!”说到这里,又顿了顿,看了一眼儿子:“只是这养珠之法,却是绝密,绝不能让外人得了去。那郑家的闺女……”

听了曹寅的话,曹颙自然明白他的用意,无非是纳了郑沃雪,不让养珠之法外流罢了。不过,那人工养珠,并没有什么太多的技术含量,不管曹家怎么防范,只要养珠规模有所扩大,那外流是难免的。只要曹家的珍珠上市,引起行家的关注,自然就会出现有心人。

想到这些,曹颙突然想到了一个一劳永逸的法子,那就是技术转让。邀请南北的采珠大户,将技术一次性转让给十家八年,可不就是短期之内将未来几年的养珠之利都赚出来。自己成为众养珠户之一,虽然以后的利润薄些,但是却不那样扎眼,也不会成为靶子。

曹颙对父亲说了自己的想法。曹寅看着儿子,沉吟了许久。虽然不通经营,但是他却听出儿子这法子确实是消弭祸患的好法子。眼见万岁爷日益老迈,若是等到新皇登基,曹家未必会有今日的地位。到时候手中握着赚钱的产业,也难保没有眼红的。真是没想到,自己的儿子,小小年纪,竟如此通透世情。曹寅心中不知是叹息,还是高兴。自己的儿子已经成了一个有担当的男子汉。

通过这番长谈,父子两个都觉得彼此亲近了许多。从最开始曹寅提到一次夭折的曹顺后,父子俩谁都没再提及此事。聊完亏空与官场上的事后,曹寅还特地问了曹颂的学业与曹颐的身体。听话里话外的意思,这次觐见完康熙后,他要带女儿回南边。

曹颐与曹颂等人回府时,天已经黑了。

听曹颂所说,这还是大家紧赶慢赶,将巴赶在关城门前进城的。

姐弟两个,齐齐去给曹寅请安见礼,见了曹寅容貌枯瘦也都吓了一跳。曹颂还好,毕竟是男孩子,又粗心,以为伯父是旅途劳乏至此。曹颐却实在忍不住,落下泪来。曹寅对幼子的疼爱,曹颐尽知。虽然八月发生变故后,她有些精神不定,但是却仍记得父亲听到噩耗回家后就卧床不起的情形。想到当时的情景,再看到父亲的苍老,她怎能不愧疚自责?

愧疚自责的不止曹颐一个,曹寅望着女儿的目光多了些关切:“说起来,还是为父的不是,那时候病着,没有顾上你,让你吃了委屈。你北上这几个月,你母亲甚是想你。京城这边,虽有你兄长在此,但毕竟是没有长辈,你一个闺女也不好多待。等为父觐见完万岁爷,你随我回江宁吧!”

曹颐含泪应下,心中又是欢喜又是难过。欢喜的是父亲还认自己这个女儿,自己将能够回家去见母亲;难过的是就要离开京城,与哥哥就要分开,也见不到宝雅、永佳和觉罗太太等人。

石驸马大街,平郡王府。

得知宝雅格格回来,曹佳氏有些意外,这都晚上了,怎么巴巴的赶回来。想着小姑子的脾气,怕是又与谁置气斗口,待到问过,她才知道父亲到京之事。

宝雅见嫂子竟不知此事,有些意外:“不是说上午到的吗?怎么,没该咱们府里信?”

曹佳氏苦笑这点了点头,自己这个父亲,最是刻板守礼,怕是为避嫌,不愿与王府这边走动。虽然实在想念父亲,但是她还真有些怕见父亲。否则,父亲遵照礼法,要对她大礼相见,她这个做女儿的怎么受得起?

见嫂子不说话,宝雅想起一事,随口问道:“嫂子,‘梨花有思缘和叶’是什么意思?”

“‘梨花有思缘和叶’?这是唐朝诗人白居易写的《江岸梨花》的首句,是诗人瞧见梨花花叶相伴,挂念起家人的。”此诗怀着思念妻子的意思,曹佳氏也不好细细解释来。因她知道小姑子平日最不耐烦看书的,不由有些好奇,问道:“你怎么想起问这个?”

“昨儿晚上我们抽花签了着,紫晶姐姐抽了兰花,永佳姐姐抽了百合,我抽到的是梨花。签子上就有这句话,还有四个字,什么来着?”宝雅皱起眉头,想了一会儿:“啊,对,是‘琐窗春暮’四字,文绉绉的,却不知到底是什么意思!嫂子的学问,是哥哥都赞的,正好帮宝雅解解!”

曹佳氏受父亲曹寅影响,自幼喜读诗书,手不离卷的,心里思量着不管是‘琐窗春暮’,还是‘梨花有思缘和叶’,都算不得吉祥话,就笑着说道:“梨花,自然是又白又嫩的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