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875章(1 / 2)

加入书签

保存俩种模式,是为了抵御自然风险,遇到棘手的病症,也可以拖过繁殖来金蝉脱壳,以免被一锅端掉。

有趣的地方是,坑道虫的配子,被称作为性细胞,其性别由三个基因座决定,分别为a、b、c,每一株可形成八种性别的配子,而a有十六个版本、b有十五个版本、c有三个版本,也就可以形成十六乘十五乘三,共计七百二十种性别。

你能懂的跟不懂的性别,美姬都有。

经由配子生殖,形成合子开始,进行有丝分裂,成为一团有着许多细胞核的原质团。

这个时期被称为变形体。

在岩隐村,当时被寄生的忍者,所吐出的小虫子,都是这东西。

其特征是,在这个阶段下,有着多种的完全变态方向。

能变成什么样子,取决于美姬的基因库。

样子类似蛞蝓,可爬行移动与疯狂进食。

当食物耗尽,这些变形体会聚集在一起,之后形成网状形态,依照食物、水与氧气等,改变表面积,这个时期被称为营养期,基本已经变成了坑道虫的完全形态

如果在之前积累的营养足够的多,一旦成型体型就已经很庞大了。

那么进行扩大势力范围的远征活动,美姬要怎么做。

其一为释放孢子。

坑道虫会结出子实体,子实体释放孢子,孢子随风飘落后破裂,落地后形成变形虫,积累营养,钻入土里,成熟后变成网状体,也就是菌丝形态,菌丝与菌丝相互对接,回收多余且重叠的菌丝线路,组成一张覆盖森林的庞大网络。

并不是百分百繁殖成功,但是量大管饱,靠着时间与数量的积累,逐渐的蔓生,盘踞森林。

也因此试着做了光帆探索系统,向着宇宙发射了大量的孢子。

发射出去了,但也没有完全发射。

因为下文没了,宇宙里的虫群孢子到底是个什么情况,有没有偏离航向,有没有成功登录星球落地,美姬也不清楚。

结论是头脑一热,白白浪费了一笔支出,有了教训。

其二为分裂。

坑道虫主体直接裂开,一根触须断裂重新蜕化为幼年变形虫形态,相较前者的变形虫,因为体型大,需要支撑巨大体型的器官与骨架,然后打洞,一路向北。

形态类似某种巨大蠕虫。

为了快速打洞,也需要做一定程度的特化。

一开始是分泌酸液破土前进,蛞蝓仙人的酸液很厉害,但高强度工作下,容易歇菜,实在是吐不出来了,一滴也没有了,尤其遇上某些物质,酸不动了。

跟着美姬装载了土遁,效果有,但是不多,问题在于土层是松动了,但没有消失,遇到一些挡路的大石头岩层矿脉,还是要歇菜。

用牙咬石头铁矿铜矿银矿金矿吧,牙也容易崩。

干脆,美姬简单粗暴的装了钻头。

因此不得不捡起老早就发现的生物齿轮机械结构,继续深入的开发下去。

仿造鞭毛单细胞的鞭毛小马达,整了个放大版的生物肌肉传动转子。

特点是,能耗低,便宜又实惠了,适合高强度的连轴转。

目前已经成为了美姬的标准打洞工具,按照规划路线在地下钻来钻去,不用的时候还可以回收。

值得一提的是钻头本身,实体的金属钻头能弄,美姬在挖洞的途中收集到不少矿物,这个加一点那个加一点,从整合的外壳中长出来,可以称之为壳物质,没有技术,全靠瞎蒙,但由于配比问题,一直不尽人意。

手头事情多,没了耐心逐渐暴躁的美姬,换了一个思路,装上了结界。

结界的强度大小是自由可控的,由肌肉转子带动着旋转。

问题得到了解决,然后从工程器械被美姬优化成了近战武器,半个月前第一次亮相,撵着某个宇智波在地下跑了几百条街。

一路上的岩层,在美姬面前跟豆腐没有区别。

话说回来,为什么要执着的在地下挖洞。

是为了建造隐蔽的地下交通网络,快速隐蔽的转移虫群。

之前,不仅是突袭风之国时就走了这样的隐蔽线路,从而躲开砂隐的侦查,一举在眼皮底下突袭成功。

对付云隐时,修建的地下通路同样起到了作用。

除了隐蔽,大型的重单位还可以通过水路快速的转移部署。

不然美姬的鳄鱼要爬到前线去,黄花菜都凉了。

现下,美姬正在打洞,连通到雨之国内复杂的水道系统中,部署水中恶兽,巨鳄古斯塔夫。

喜欢游击是吧,喜欢挖洞是吧,喜欢躲草丛蹲河里是吧。

美姬也喜欢。

雨林这种地形,复杂且发达的水网,是水中伏击小天才的天然战场。

直白的说,一旦占据水网,变向的切断了雨隐转移游击的交通网络,分割了战场,进而锁定忍者部队所在区域。

另外,打洞同样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