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337章(1 / 2)

加入书签

夏洪孝说:“我不会弹奏古琴,当时购买这张琴,是想用来学习,但是始终没有时间去学,是个遗憾。

买下这张琴之后,好长一段时间,都要节衣缩食。这是要出售的藏品中最后一件。价格是58万。”

沈瑜检查过后,觉得琴虽然有损坏,但不是什么大的问题,价格很合理。

他对夏洪孝说道:“夏老师,如果您舍得,这批藏品我都买了,咱算算价格?”

夏洪孝说道:“这么快就决定了?总价是103万,你看怎么样?”

沈瑜毫不犹豫的说:“没问题,就按您说的价格。”

夏洪孝有些不舍,但还是说道:“你今天就可以把这些乐器带走。”

沈瑜却笑呵呵的说道:“您别急,我看您这书房还摆着文房四宝,能不能欣赏您的墨宝?”

酱釉瓷器,明代玉器

夏洪孝听到沈瑜把话题转到了书法上,笑了起来,笑的很开心。

他笑过之后,问道:“老于是不是对你说过我练字的事情?”

于老师忙说:“哎,这个事情我可没说。你这里摆着这么多东西,明显还有用过的痕迹,一猜就能猜到。沈瑜学的专业就是书画,所以能看出来。”

沈瑜也说道:“我看您的工具使用频繁,所以才才这么问。”

夏洪孝说:“不瞒你说,我是50岁以后才开始学练习书法。至于水平,自己看看还行,实在拿不出门。”

沈瑜说道:“我虽然还没欣赏您的墨宝,但是看您常用的这些文具,就知道您是懂得欣赏,会享受的人。”

他指着文房四宝,说道:“您用的笔墨都是陈笔老墨,这几只毛笔应该是二十几年前的紫羊兼毫老笔,眉子坑的歙砚,还有上世纪七十年代的老墨,其他的文房,包括这只香炉也很是极好的陈设。”

听他说道香炉,于老师明白了。

“小沈,我就知道瞒不过你。你进来之后,一直看乐器,没想到,你已经注意到这只香炉了。”

他转而看向夏洪孝,“怎么样?小沈这眼力厉害吧。你都没介绍,人家先自己看到了。”

沈瑜一听便明白了,夏洪孝知道这桌上的古玩是什么。他问道:“夏老师,你收藏的这只香炉,是否愿意出售?”

夏洪孝问道:“沈先生,您认为这香炉是什么时期的?”

沈瑜征得允许,拿起香炉再次观察。确认了自己的判断后,说道:“这是三足炉,敞口平沿,炉腹饱满,圜底,下部接三足,装饰有兽首。釉色以深色酱釉为主,炉腹及三足呈现出较浅的酱釉,近乎褐色,因其釉色自带的光泽,更是有一种朴素的美。

我判断,这应该是元代耀州窑的酱釉瓷器。

耀州窑是中国古代著名窑场之一,其创烧于唐代初期,兴盛于宋代,一直到明代都还保持烧造,是北方著名的窑口,而酱釉更是耀州窑有名的种类之一。酱釉瓷的出现创始于宋代的北方窑口,以耀州窑酱釉最为有名。耀州窑酱釉瓷,又称柿色釉,紫金釉,耀州红。其釉色呈棕红色,同芝麻酱色调相似,故称酱釉。

这件三足炉历经几百年的时光,依然保存完好,釉色没有脱落,是难得一见的佳品。

夏洪孝频频点头:“这件元耀州酱釉兽面三足炉,是我去晋省的时候,收来的一件东西。因为这东西也没有款识,装饰朴素,看起来就像普通的物品,所以,当时的价格真的不贵。

后来,于老师说这东西是元代瓷器,我才重视。如果你要拿出去贩卖,我可不能卖给你。”

沈瑜说道:“我要开博物馆,需要收藏不同种类的古玩。目前,我还没有收藏这种酱釉香炉,即便买回去,也是要放在博物馆内。您是否愿意割爱?”

夏洪孝想了想,说道:“如果你能把这件瓷器放在博物馆里,就可以卖给你。虽然当时购买的价格不高,但是,按照目前的市场价,1万2千元,你看怎么样?”

沈瑜说道:“没问题,不过我能不能欣赏您的另一件藏品?”

夏洪孝愣了片刻,说道:“除了刚才看的古玩,我这里没有古玩了。”

于老师准备说什么,但又停下了。他知道沈瑜不会无的放矢。

沈瑜看到夏洪孝和于老师的表情,知道这两人可能并没认出那件古玩。

他衡量利弊,目前的状态,不适合用捡漏的办法,公平购买或许更合适。

他指着桌上的一个有盖子的器皿,说道:“我想看看这件笔座。”

夏洪孝说道:“既然你觉得这些东西不错,可以看,小心别弄脏手。”

沈瑜两手端起了这个笔座。

此造型笔座较为少见,内部掏空,可以储水,盖上的五个孔洞用于插放毛笔。此物与笔筒相比,不仅具备搁置毛笔的功能,同时又有清洗毛笔的功能。整器色泽古朴,雕琢风格具有明万历时期宫廷特征。

虽然笔座的玉质缺少和田玉的那种质感,更近似于杂玉,以青褐两色为主,但是这并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