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671章(1 / 2)

加入书签

沈瑜说:“应该的,今天也是巧了,碰到我喜欢的古玩。”

高琦问道:“还有一场,有没有你喜欢的?”

沈瑜笑眯眯的说:“有。保密。”

高琦哈哈一笑:“明白,明白。”

沈瑜付过款,在大厦二楼的餐饮店,找到了曾晴三人。

她们给沈玉瑜安排好位置,纷纷的询问拍品的情况。

沈瑜拿出了两枚印章,让三个女孩轮流把玩观看。

张小琴拿着方介堪先生的印章,向沈瑜询问:“沈总,这就是青田石?”

沈瑜要了一杯橙汁,然后答道:“没错,青田石,还是上品封门青,石质细腻,材质也很规整,25x25x6。雕刻螭龙钮,圆润精致,丝理分明。”

“这是哪一年的作品?”张小琴问。

沈瑜指着印章边款,说道:“边款是介堪得意之作,癸未,应该是1943年。”

克里斯蒂娜问道:“这个价格并不便宜吧?”张小琴已经把价格告诉她。

沈瑜说:“方介堪先生刻印以典雅取胜,此印用的是白文。读未见书,我个人判断,应该物有所值。印章和徽墨,我不打算买卖,留着自己用。”

曾晴说道:“你的爱好很多。我记得你从我店里买过珊瑚盖瓶和珊瑚树。”

沈瑜说:“都在我的书房。”

曾晴:“你是真舍得。”

张小琴看向曾晴拿着的另一枚印章,说道:“鸡血石的名气,比青田石更大。”

曾晴小心的拿着陈巨来篆刻的鸡血石印章,边看边说:“正方素章,无雕刻。石材底色沉稳,是藕粉色,鸡血的面积不大,但是鲜红浓艳,流淌自然如泼墨。”

张小琴赞叹:“曾姐经营古玩店,果然不一样。”

曾晴说道:“印章边款是巨来篆。底印是——”她看了一会儿,没辨认出来,只好放弃。“我只能看出这么多。”

“印文是——松竹含韵,章法妥帖,深得汉印神韵。”沈瑜解释道。

曾晴:“我对陈巨来先生了解的不多,但是我记得曾经看过父亲留下的一本书,上面有陈先生的照片,给人的感觉是瘦小,和作品的气势不同。”

沈瑜听着几人的聊天,默默查看购买古玩后的游戏信息。这次购买,让他的对金石篆刻的了解进一步提升。他关闭页面,沉默半晌后,说道:“我对陈巨来先生的了解。都是从书中得来。陈巨来被他的老师赵叔孺推为“篆书醇雅,刻印浑厚,元朱文为近代第一”。

我觉得,只有看作品,才能看到陈巨来个人形象和艺术世界。他的作品有,印章,书画,印谱,收藏,手稿,信件,影像。最有经典的是自用印和自作印谱。

此外,他曾经为很多书画名家制印,所以,也收到了一些回赠和评价。张大千、吴湖帆、溥心畬、袁克文、江寒汀等名家曾为陈巨来所作书画及题跋。”

他看着印文,说道:“很有意思的是,陈巨来先生同时代人的视角,与新时代人有很大的不同。对于陈巨来的形容,赵叔孺用的是‘刻印浑厚’四字,溥心畬题的是‘铁笔奇纵’四字,吴湖帆引的是元好问的‘尽入经营惨淡中’七字,袁克文则以‘苍劲旋出旧楮’六字来概括,而张大千说‘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可以看出,他们对于陈巨来篆刻的认识,似乎都偏向‘浑厚’‘自然’的感觉,从来不提‘工整’二字,而这与当今多数人对陈巨来篆刻的印象大大不同。”

对面三人似懂非懂,不知道为什么沈瑜会突然说出一番长篇大论。

曾晴再次拿起印章,边看边问:“你是不是又捡漏了?”

十钟山房,壬申本与癸未本

沈瑜因为注意到游戏显示,他的金石篆刻技能即将达到高级。收获意外之喜,情绪变化才多说了一些话。没想到,被曾晴误会,以为他又捡漏了。

他只能解释,买到了喜欢的大师作品,非常高兴,至于说是否捡漏,似乎这三个同伴都很关心这个问题。

他实话实说说:“这两枚印章都是用市场价买到的,以后或许会慢缓慢升值,但这是用时间慢慢熬出来的,不算捡漏。”

沈瑜知道金石篆刻技能,马上就要升到高级,对后面准备购买的两件拍品愈发期待。看了看时间,提议去准备下一场的拍卖。

古籍善本相对枯燥,不如文房四宝那么有趣,只有喜欢的人才会去研究。这一场还包括了一些名人的手札信件。

开场不久,沈瑜关注的一件拍品开始拍卖。

“清代陈介祺,十钟山房印举三十卷……”拍卖师热情饱满的介绍拍品:

“尺寸263x152。1922年商务印书馆印行,2函12册。

本套古籍,是清代陈介祺辑,合李璋煜、吴云、吴式芬、吴大澂、李佐贤、鲍康等诸家印。以古鉨、官印、周秦印、金玉陶骨、巨印、五面印、六面印、套印、两面印、姓名印、鸟虫、吉语、图案印等三十举分类编次。此书,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