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497章(1 / 2)

加入书签

都老师对沈瑜说道:“小沈,以后受收到好东西想出售,可以先跟我联系一下。卖给我的价格,可能没有拍卖价格的那么高,但是,省了一些手续费和税,价格也不会差的太大。”

沈瑜说道:“我知道都老师喜欢瓷器,以后有好的的物件,会帮你留意的。”

都老师说:“谢谢。你这两件儿料器佩饰是从哪儿收到的?”

沈瑜也没隐瞒,直接说是从钮約的一家古董店里淘来的。

都老师感叹:“你的眼泪好,运气也不错。前些年就有人到国外去淘宝,慢慢的,国外的商人也变得精明起来,想从他们那儿捡漏,很难了。你买的贵不贵?”

沈瑜说:“不便宜。”

都老师见他不肯说具体价格,就说道:“过一段时间,我要去钮約看嘉世和富苏的拍卖会,你去不去?”

沈瑜说:“我也会参加。如果碰到喜欢的东西,就把它买回来。”

“好,到时候咱们再详谈。”

曲老师催促道:“大家赶快入座,会场的人越来越多,咱们别挡着路。”

几人各自找自己的座位坐下。

沈瑜找座位的过程中,又遇到博物馆的杨老师,以及之前相熟悉的几个研究员、鉴定专家。

他刚刚坐好,就看到一位拍卖师走上拍卖台,宣布拍卖开始。

玉雕,木雕,石雕以及种种奇珍异宝,依次出现在拍卖台的投影上。

从第一件玉雕开始,藏家们开始了激烈的竞价。

万利拍卖行近些年来稳坐国内拍卖行的头把交椅,其征集文物的能力和在卖家中的信誉,是其他拍卖行无法相比的,因此,征集来的藏品数量之多,让人眼花缭乱。

玉雕木雕过后,料器出场。

不久,沈瑜看到,清乾隆蓝料镂空夔龙牌的图片出现在投影屏上。

拍卖行给它的起拍价是3万元。拍卖师宣布竞价开始后,参与竞价的人特别多,拍卖价很快就从3万到了9万,又从9万到了15万,这已经超过了拍卖行的估价。

但是,买家们竞价的热情丝毫没有降低,最终,蓝料镂空夔龙牌,被都老师用26万8千元的价格拍下。

14万美刀的地毯

万利秋拍的现场,清中期蓝料子辰佩开始拍卖。

这件清代料器佩饰的估价略低,但是,拍卖价达到了13万6千元,被一位不知名的收藏家买拍下。

由于这一场的拍品,有不少宫廷器皿珍宝,所以这两件佩饰的价格,在众多价格高昂的拍品中,并不显眼。

等了一会儿,沈瑜看到投影屏幕上出现仿生盆景的资料。

第一件仿生盆景的图片,正是自己的送来的拍品。

拍卖师用沉稳的语调说道:“清中期铜鎏金珍珠碧玉盆景。高59,有“大清乾隆年制”款。

盆景刻面细微,镶嵌精美,配色亮丽,扑面而来的是一种清新高雅感觉,令人心旷神怡。根据清宫内务府档案记载,清宫曾制作大量的仿真盆景,作为皇宫、行宫的窗台,几案的陈设饰用品。此件作品雕琢栩栩如生,摆放错落有致,整器小巧玲珑,当为案头之物,其取法天然盆景,而又出于其、胜于其。整器选材优质,制作精湛,应为清宫廷养心殿造办处作,而其精美的做工尤似乾隆时期之风格,当为清宫宫廷御用陈设品……”

沈瑜听着拍卖师的介绍,再次端详这一件仿生盆景。制作虽然精美,又有大清乾隆年制款,但是不能确定其一定是乾隆年间的宫廷用品。这也是他决定将其拿出来拍卖的原因。同类的精品留一件,作为观赏就足够了。

这件拍卖品的起拍价格是10万,竞价过程出乎沈瑜意料。这件只能确定为清中期的宫廷用品,却受到了藏家们的追捧。

价格很快就从10万升到了20万、30万、40万。当价格到了60万之后,仍旧在缓慢的上升。一直到超出了80万,这已经远远的超过了拍卖行的预计。最终这一件盆景以82万8千元的价格成交。

当落锤的那一刹那,拍卖场上响起了掌声,以及隐隐的欢呼声、议论声。

紧接着,投影幕上再次出现一件仿生盆景。

拍卖师介绍道:“据清宫档案记载,乾隆皇帝曾命造办处制作各种材质的仿真盆景,作为皇宫的陈设品,下面要进行拍卖的清乾隆烧蓝百宝花卉盆景,是‘玉作’和“累丝作”合制。

盆景高46,分上下两部分连接而成,其中“累丝作”制铜胎画珐琅花盆,下部为花盆,仿制木桶样式花盆之上“玉作”制主景,百宝嵌表现兰花,造型逼真,富丽十足。

盆花与盆交映生辉,为乾隆时期室内家具陈设中盆景赏玩之珍品……”

这件盆景可以确定是乾隆时期的宫廷器皿,但是,拍卖行对其的估价略低。

事实证明,估价师对于市场的把握还是非常准确的。盆景的拍卖价格到达了30万之后,竞价的速度就开始变得缓慢。最终,以32万2千元成交。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