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9章(1 / 2)

加入书签

在城市的变迁中,这些老建筑的所属几经变迁,曾经的住户在这里藏了一些东西,你能否将其找出?

沈瑜看明白任务,觉得十分为难。

有蓝点存在的老建筑,一共有两栋,想要找出其中的东西,就只能进去查看。老建筑或者是公有产业,或者是私人产业。自己想要进去查看,要么租住,或者干脆买下来。

沈瑜找到了老建筑周围的几家房产中介,询问老建筑房产信息。

几个中介很热情的接待了他,但是他们听到沈瑜提出的要求后,纷纷建议沈瑜,不要考虑购买这些老建筑,因为麻烦重重。

沈瑜询问的这两栋老建筑,其中一家是公有产权,没有所属信息。另一家倒是私人产权,但是属于几户人家共同持有。

今年,滨海市临海一线的房价,已经达到均价一万有余,这些老建筑的房价更贵。

沈瑜算了算,自己目前的资金,只能购买其中的一两间,如果把钱全搭在上面,极有可能造成资金困难。

力不能及的情况下,只能暂时把任务停下来,幸好这任务没有期日期限制。

老建筑的任务,陷入停滞。

沈瑜准备尽快进行技能升级。

他数了数个人技能面板中的分类。此时,书画、玉器、漆器、珐琅彩、料器、古籍善本,法器鉴定,七种鉴定技能达到了初级,还差三种就可以把整个鉴定技能进行提升。

他想了想,自己的资金还是不够,手中的几样文玩,应该找个机会出售。自己才能有更多的资金,购买新的文物。

沈瑜立刻联系了万利拍卖行在滨海的机构。

万利在滨海拓展业务,正准备在举行第一场拍卖会。

沈瑜与对方约定,明天见面。

第二天。

沈瑜背着背包,来到银海大厦,站在楼下,用手机拨通了一个号码。

“喂,您好!我姓沈,咱们之前联系过。”

这时,旁边一个穿着短袖衬衣的年轻人,举着电话走了过来。

“是沈先生吗,您好,我是彭峰。万利拍卖业务三组的经理。”

两人握手。

彭峰说道:“沈先生,最近,我们在一直征集藏品。今天,我们公司的鉴定师,还有本地的几位收藏夹家都来了。如果您的藏品想要上拍,今天是个好机会。”

沈瑜跟着彭峰,乘坐电梯到了九楼一个大厅。

大厅被布置成鉴宝场地。

北面摆了一排桌子,那是专家席位。六位鉴定师,正在品评藏家带来的藏品。

大厅的另一侧,要送藏品上拍的人,正在排队等待鉴定。

彭峰安排沈瑜坐下等待,就去忙别的事情。

沈瑜数了数,自己前面还有七个藏家。

藏家们带来的东西,如果被鉴定为真品,而且是有拍卖价值的藏品,经双方同意,便可以进入万利拍卖行的夏季拍卖会场。

沈瑜看向专家席位。

鉴定师的桌子上,摆着专家的名牌。

他在专家席里,看到了两个熟悉的人,一位是滨海收藏家协会会长——王问。另一位是文物商店的鉴定师何年,他们估计是被临时请来当鉴定师。

藏家们带来的物品有真有假,几位专家鉴定的效率很高。

看到沈瑜走过来,王问与何年同时愣了一下,他们很快想起了沈瑜购买文物的事情。

不是铜胎,是金胎

万利拍卖行的鉴定现场。

专家席中,一位穿传统唐装的老人对沈瑜说:“您好,请坐。您有什么文物要送拍卖呀?”

桌子上有几位专家的名牌,穿唐装的老者是鉴定组的组长,名叫杨柏。

沈瑜先拿出了装着诗经的盒子,打开盒盖,推了过去。

杨老将清代刻本诗经取出查看,又给周围的几个鉴定师轮流看了一遍。杨老没有犹豫,点了点头,对沈瑜说:“刻本诗经不错,大概是清朝后期,市场上估价大概五百元一本。这一套比较完整,品相略微受损,好在是完整的一套。”

他用看向身边一位中年人。

中年人是估价师。他说道:“从近几年的成交记录看,清代刻本诗经,起拍价可以定在在两、三千元左右。

沈瑜点头说道:“可以。”

等在一旁经理彭峰急忙说:“沈先生,咱们现在就去签合同。”

沈瑜说:“不着急,还有。”

接着,他拿出了金刚杵,摆在了几个鉴定师的面前。

杨老说:“哦,铜器、法器,这个可是李老师的专长。”

他看向旁边一个干瘦中年人。

李老师拿起了铁杵仔细观察。

他放下铁杵,对沈瑜说:“东西不错,铁鋄金银独股杵。制作年代,大概是明朝晚期到清朝早期吧。”

其他几个人轮流看过铁杵以后,都同意老李的意见。

沈瑜斩钉截铁的说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